大公網2月8日(記者 李永青)畢馬威最新的調查顯示,中國正在引領包括純電動汽車(BEV)和汽車共享等新型商業模式和創新發展。報告指出,許多汽車業行政人員將中國視為他們推出新型汽車服務和數據驅動型商業模式的首選地。全球而言,約五分之一受訪行政人員認為,中國是推出新產品/汽車和新型汽車服務的首選國家,相比2017年的16%和15%有所上升。同時,有15%的受訪者表示,中國是開展新的數據驅動業務模式的理想地點,高於去年的13%。美國和德國也被認為是主要的試點國家。
畢馬威第19屆全球汽車行政人員調查報告,收集了對900名汽車和科技行業行政人員(其中135名來自中國),及全球約2,100名消費者(其中251名來自中國)的意見。
畢馬威中國汽車業務主管合夥人陳友合(Huu-HoiTran)說:「市場對出行服務需求不斷增加、公共交通的不足以及共享經濟獲得廣泛接受,推動了智能交通、新能源汽車(NEV)和自動駕駛的創新。此外,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為汽車製造商(OEM)、初創公司和科技公司創造了更加具有吸引力的市場環境。」
調查也發現,中國的汽車製造商(OEM)在創新技術的發展方面正趕上其他競爭對手。例如,受訪者被問到哪些汽車製造商會在2025年成為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的領導者,結果顯示中國汽車製造商(OEM)佔據了前十名中兩個位置。調查亦指出,中國良好的基礎設施和監管制度是推動行業發展的關鍵。
就最有發展潛力的領域而言,調查發現中國和全球受訪者的看法存在很大的差異。整體而言,全球行政人員認為中國有望成為產品驅動型創新領域的市場領導者,比如在純電動汽車(35%)和燃料電池電動汽車(25%)領域。中國行政人員則相信,中國在服務驅動和商業模式創新方面擁有優勢,如在汽車共享(39%)領域。
陳友合說:「中國的城市化現象、某些城市的交通擁堵情況和發展緩慢的公共交通服務需要創新的交通解決方案。例如,汽車共乘、汽車共享和網約車服務已經被廣泛接受,隨着中國數碼化的發展,我們預計會看到更多的創新。」
全球而言,汽車業行政人員認為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是主要的製造趨勢,取代了去年調查中的電池電動汽車。在中國,高級行政人員仍認為互聯和數碼化是行業發展的優先事項,其次是更多地採用大數據分析來創造價值。陳友合總結說:「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發展方面將保持快速的步伐,而『互聯網+汽車』和智能汽車也將成為重中之重。我們預計中國的企業今年將在這些領域取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