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發展虛擬銀行需拓新業務\安里控股聯席客務總監 陳聞賢

時間:2018-02-08 03:15:34來源:大公網

  本港金融科技發展相對其他地區緩慢,金管局推出一系列措施,當中計劃引入虛擬銀行,至今有超過10家機構已向金管局表示有興趣參與,包括本地薑電子錢包TNG、由騰訊(00700)牽頭成立的過江龍微眾銀行及平保(02318)的科技中樞平安科技等,可能最快今年會有首間虛擬銀行出現。

  虛擬銀行與傳統銀行的最大分別,是不經實體分行或提款卡,只需透過互聯網或應用程式便能獲得銀行服務,不再受地理位置及時間限制,事實上在金管局積極推動「銀行易」措施下,已經有銀行實施遙距開戶了。

  香港舖租昂貴、薪金水平高,對傳統銀行而言,實體分行營運成本很高,反觀虛擬銀行,只需透過手機應用程式便能提供基本商業銀行服務,方便快捷,簡化傳統銀行的繁複程序,而且網上銀行成本較低,借出一百元跟一百萬元的營運成本幾乎一樣,有小額融資需要的人也能向銀行借貸,真正達至普惠金融目的,這似乎能填補本港傳統銀行之不足。

  其實虛擬銀行在外國早已流行,遠至歐美,英國有Atom及Fidor、美國有第一安全網絡銀行,近至亞洲,日本有樂天銀行、韓國亦有K-Bank。站穩陣腳的原因無非是市民對虛擬金融的信任度高、周邊軟硬體設備相對完善。內地的虛擬銀行,例如微眾銀行及浙江網商銀行發展迅速,原因是擁有龐大的用戶資源與數據支持,單是微眾銀行主要股東騰訊旗下的微信和QQ背後便有數億活躍用戶,隨着風險控制模型逐步成型,客戶數字便爆發性地上升。

  可是,微信和QQ在港未算十分盛行,而安全性亦是港人最關心的問題,中文大學近日有調查發現六成市民未用過手機錢包,因受訪者認為有個人私隱外泄風險。試想想,若港人連手機錢包的小額交易亦不放心,又怎會到虛擬銀行存款甚至借貸呢?

  除此以外,虛擬銀行主要提供個人或中小企服務,然而,本港不少傳統銀行已設立網上銀行及手機應用程式,港人早已習慣以此進行交易、轉帳,甚至經網上開立信用卡等,虛擬銀行若單以小額貸款及遙距開戶等模式作招徠,並不太具吸引力。故香港的虛擬銀行要發展起來,或許要發掘一些新業務,例如推汽車貸款、針對小微企業的電商平台貸款,及創業貸款等,去打開年輕人的市場是較可取,畢竟,他們接受程度較高,逐漸普及後,相信中年人也會對虛擬銀行建立起信心。但在港股中要投資虛擬銀行的概念股,似乎只有騰訊及平保。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