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學生會與「顏色革命」/陳文鴻

時間:2018-01-30 03:15:48來源:大公網

  浸大學生會長率領少數學生佔據大學辦公室一事,是有其脈絡依循。從港大學生會會長圍堵校董會開始,到中文大學及嶺南大學學生衝擊校董會會議,以至浸大學生會「佔領」事件,各種搗亂行為相繼在大學校園發生,再加上各大學「民主牆」張貼「港獨」標語、政治辱罵口號等。可見大學學生組織的政治化、「港獨」化過程,與反國教、反高鐵,以至「佔中」、旺角暴亂等是一脈相承,互為因果。

  根據這樣的背景與脈絡,大學校園暴力事件不可能每一宗都屬偶發、獨立,連同「佔中」等,這些事件均類似美國情報機構在全球各地策動的「顏色革命」。

  在香港,「顏色革命」可算是以失敗收場,「佔中」和旺角暴亂中,反對派政黨與相關的學生政治組織不斷興波作浪,主要目的是在香港製造混亂,挑動政治矛盾,從而破壞特區政府的施政。「佔中」發起人、參加者最終要面臨刑責,但「顏色革命」種下的各種破壞因素仍然存在,且不斷尋找突破口伺機再起。

  因此,浸大學生會的舉措,不能簡單視作學生組織與校方的校政糾紛,應該把它與香港政治裏反對國家、蓄意破壞社會秩序的勢力一併考慮,因為當中涉及國家安全的因素。

  自反抗、動亂和「港獨」行動冒起後,特區政府處理方法一直存有不足,看不到背後涉及國際政治勢力參與,從而誤判形勢,以為妥協、遷就便可紓解矛盾,也誤以為這屬民主自由的表現。惟政治矛盾愈演愈烈,更有部分市民支持「港獨」「自決」,政府近一、兩年才開始改變政策,嚴肅依法處理有關問題,但依然未能清楚明白地向公眾披露各種涉外勢力發展與內外勾結的情況。這或許反映政府內有部分人不相信英美在港的政治圖謀,不敢面對和處理。亦有可能是政府沒有深入的調查研究,拿不出真憑實據作指控。

  至少應把各種相關現象有系統地整理,公開讓社會大眾判斷。

  第一,從反國教至「佔中」等行動中,主要組織和個人的政治關連如何?「港獨」政治組織早在「佔中」前已組成,並藉「佔中」之機壯大。政府應通過媒體或研究機構,羅列出這些組織的主要成員身份、財政來源,將它們與香港內外政治組織聯繫、合作的情況公開;特別是與大學裏少數政治學生與教師的政治關連,例如今次浸大事件中的「港語學」組織。

  第二,這系列活動中動用的資金中,街頭捐款從來只佔極少比例,究竟背後政治獻金的來源、作用為何?類似「顏色革命」的政治活動,主要活躍分子的薪酬、行動經費等所費不菲,資金轉移時不可能不留痕跡。這種調研在海外不是沒有先例,例如烏克蘭「顏色革命」之後,有當地大學詳盡分析研究推動「顏色革命」的眾多非政府組織的背景、資金來源,並整理成圖表,使人一目了然。

  「港獨」「自決」組織的發展,影響香港特區的政經穩定和國家的主權安全。詳細的調研分析會是政府在政治鬥爭中的關鍵工具。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