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舉提名期昨日結束,姚松炎「意外」地獲得提名資格,可以「入閘」參選。而正當反對派群起圍攻選舉主任DQ周庭、為其「民主自決」立場「喊冤」之際,有傳媒卻驚奇地發現,「香港眾志」原來早已悄悄更改了成立宗旨,不僅刪除了飽受詬病的「民主自決」「最高綱領」,同時也將「抗擊天朝中共」等內容刪除。儘管羅冠聰、黃之鋒等人辯解是「正常更新」,但這一行為實質上卻說明了二個問題:一,「港獨」立場被揭穿後,這群「自決派」試圖掩蓋自己的嚴重政治問題,逃避問責;二,為求進入議會,他們可以隨意更改宣言,政治投機本色表露無遺。但不管如何,只要他們一天不真心悔改,即便把所有宣言都刪除,也無濟於事。
政治投機 鬼鬼祟祟
昨日在截止提名期的最後一刻,姚松炎得到正式通知,獲得參選的資格,這也意味着「後生一代」的民主黨袁海文,無緣立會。姚可以參選,而周庭被DQ,這一結果給社會發出強烈的訊息,即「自決」實質就是「港獨」,違法違憲,不可能「僥幸」入立法會。不論反對派是否願意承認,這一「紅線」劃出來後,日後他們再想「走偏門」、宣揚「民主自決」,已經很難騙得到香港選民的支持了。
反對派一致為周庭「喊冤」,甚至舉行一場所謂的「反DQ集會」,聲稱「民主自決」不是「港獨」,意圖向選舉主任施壓以迫使其允許周庭參選。但諷刺的是,多家傳媒發現,「民主自決」已經悄悄「下架」,不再是「香港眾志」的「最高綱領」。
還在數日之前,「香港眾志」網頁是這樣表述自己的政治立場的:「香港眾志以『民主自決』為最高綱領,以直接行動,策動公投和非暴力抗爭,推動政經自主;以香港本位,抗擊天朝中共和資本霸權,實踐民主治港的理想願景。」
當中包括了「民主自決」、「抗擊天朝中共」等內容。但昨日的「最新版本」卻有了驚人的改變。修改了中文版政黨簡介的字眼,刪除了「以『民主自決』為最高綱領」及「以香港本位,抗擊天朝中共和資本霸權」內容,也沒有了「直接行動,策動公投」的字句。取而代之的則是加入了「透過不同的抗爭建立港人的自主意識」內容。值得留意的是,有關政黨簡介的英文版,及香港眾志facebook專頁的簡介,均未有相關修改。
在此要問三個問題:一,為什麼「香港眾志」要修改「最高宗旨」?二,為什麼改了又不敢公開宣布?三,為什麼中文網頁改,而英文網頁及社交媒體不改?回答這三個問題,實際上可以從側面反映「香港眾志」的機會主義、政治投機本質。
首先,從改的時機來看,是在兩周前有媒體引述權威消息,指其「民主自決」等同「港獨自決」、會被DQ後才出現的,這說明「香港眾志」及其幕後的政治勢力也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否則的話,如果他們自認沒問題,又何需多此一舉?
其次,當然不可能天真地以為,黃之鋒等人會真誠地認識到錯誤、「痛改前非」。他們要改,根本目的是要讓周庭可以「成功參選」。一旦周參選又當選,「民主自決」又會很快恢復,甚至較過去更為激烈。所謂「過得海就是神仙」,這根本就是赤裸裸的投機心態。
最後,之所以只在中文網頁上改,這更說明他們是「做做樣子」,英文網頁是給外國人看的,如果改了豈能令外國「老闆」滿意?而社交媒體也不改,這是要給「死硬」支持者的交代,否則又會換心「顧此失彼」。
總而言之,更改「最高宗旨」的做法,鬼鬼祟祟,一點也不光明,既無開誠布公的政治品德,又缺乏對社會應有的承擔。儘管滿口都是「民主自由」,說穿了不過是「政治伎倆」,所有目的都是要撈取政治實質利益,包括議席、薪金、補貼,以及隨之而出現的傳媒關注。還值得一提的是,周庭原本是英國籍,直到選前才放棄,這同樣反映了其「投機」心態。早不放棄、晚不放棄,偏偏在選前放棄,如果說這是有承擔,則是欺人欺己。
小小年紀,才剛成年不久,就學足了西方政客的骯髒伎倆。今天他們可以「悄悄」更改宗旨,明日又會怎樣欺騙公眾?靠這種人去爭取「民主」,又能換來怎樣的後果!
失去價值 眾人遺棄
周庭被DQ,絕非偶然,而是「一國兩制」之下的必然結果。正如特區政府發言人所指出的:「『民主自決』或以公投方式提出包括選擇獨立來處理香港體制等,均不符合香港特別行政區在《基本法》下的憲制及法律地位,亦與國家對香港既定的基本方針政策相牴觸。擁護《基本法》是立法會議員的基本法律責任。鼓吹或推動『民主自決』或以何種形式提議獨立的人士不可能擁護《基本法》,因此不可能履行立法會議員的職責。」
想靠從政「發達」,「香港眾志」夢該醒了。他們再極端,也不過是西方國家與政治勢力的手中寵物而已。他們真正要擔心的是,一旦失去利用價值,美國老闆還會如此「關心」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