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分析料未來樓市資金來源主要來自企業自有資金等正規渠道/中新社
【大公報訊】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在金融去槓桿背景下,針對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嚴查工作亦不斷展開。有內媒報道指,今年中國銀監會監管的八大重點工作之一,就是繼續整治違反宏觀調控政策的銀行亂象。市場人士相信,為遏制房地產市場結構性泡沫,今年房地產領域融資料持續收緊,預計開發商通過加槓桿方式購置土地或配資的行為料被禁止,對購房、購地資金來源的檢查也將不斷強化。
在去年開展的「治理十大亂象」相關行動中,銀行表內外資金,直接或繞道同業理財等業務,投向房地產等行業和國家限制領域的問題普遍存在,且涉及金額總數較大。
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表示,整個經濟中約有20%至25%的附加值與房地產及其相關行業有關,除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及授信給開發商的資金外,還有大量企業信貸都以房地產作為抵押物。「我們估算,整個金融系統對房地產這個風險敞口大概約50%,相當於50%以上的信貸與房地產有關」。
銀監會將「違規流入樓市的信貸資金」作為去年資管檢查的一大重點。其中,「三違反」要求銀行檢查信貸資金,是否直接參與房地產炒作,是否在房地產開發貸和按揭貸中虛假、違規操作;「三套利」要求,銀行自查信貸資金是否借道建築業,或其他行業投向房地產行業領域,是否通過同業和理財業務或拆分為小額貸款等方式,向房地產行業領域提供融資;「十亂象」則明確,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建立全口徑房地產風險監測機制,定期開展房地產壓力測試。
監管續嚴查違規入市資金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促進形成「金融和房地產的良性循環」。交銀金研院宏觀首席分析師唐建偉提醒稱,上述表述預示未來金融業將不會助長房地產市場泡沫和投機情況的出現,料今年監管層將繼續嚴查各類資金違規流入樓市,且現行的房貸政策亦將在今年被繼續嚴格執行。
至於監管的路徑和邏輯,蘇寧金研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相信,預計房地產市場通過理財產品、資金信託等資管計劃的渠道將受嚴控,未來房地產資金來源主要來自企業自有資金、銀行信貸、債券融資等正規渠道。
仲量聯行高級董事兼(上海)項目銷售總監周靜強調,在金融和房地產監管趨嚴背景下,監管層將積極引導資金流入實體經濟。受此影響,房地產市場資金面將逐步趨緊,房地產槓桿化,房企通過槓桿資金購地或配資的行為料被禁止。隨着房地產市場資金成本的逐步抬高,一些資金緊張的開發商或面臨洗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