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目前來看世界經濟會延續去年製造業發展勢頭,這是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其中一大動力
全球經濟在經歷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漫長復甦期後,終於在2017年迎來近十年來的提速增長,特別是發達國家經濟復甦強勁超出市場預期,這讓人們對全球經濟未來時有了更多信心,甚至有觀點認為,2018年全球經濟進入換擋提速期。當然,全球經濟的強勁增長能否抵禦貿易保護主義的「逆風」?美國選擇「本國優先」的政策轉向將讓全球各個經濟體面臨哪些新變數?2018年,對於全球經濟而言,機遇與挑戰共存。\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首席研究員、副總經理 周昆平
從目前各機構對2018年經濟增速預測來看,各機構對全球經濟增長率預期值平均值約3%,大部分發達國家經濟增長在2%左右,美國是3%,而發展中國家的增長預期約為5.5%,對於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普遍超過6.5%。
一、經濟發展的三大動因
目前來看,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動力來自三方面因素:
首先是世界經濟會延續2017年製造業發展勢頭。2018年1月6日,根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布的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CFLP-GPMI)顯示,2017年12月份全球製造業PMI為56.3%,環比上升0.5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環比上升,持續五個月在55%以上較高水平,創出年內新高。
其中,美洲製造業增速加快,指數高位回升;美國和加拿大等發達經濟體的製造業保持活躍發展趨勢,特別是美國製造業強勁復甦趨勢有望延續;歐洲製造業延續穩步復甦趨勢,指數高位連升;亞洲製造業增速穩步加快,指數連續小幅上升;中國的製造業活動雖小幅回落,但穩定在51.6%;大洋洲製造業增速放緩,指數回落;非洲製造業增速加快,指數升幅明顯特點。2018年全球經濟有望延續穩步復甦勢頭,各區域經濟體發展勢頭依然良好。
其次,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另一個動因是科技創新。全球經濟從危機中復甦的十年間,科技創新也完成了一個完整的進化周期,從基礎技術創新、技術應用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走向新一輪技術創新。正如英國《金融時報》所指,當主要依靠資本的力量已經不足以拉動經濟繼續前行的時候,技術走向前台,成為新形勢下經濟驅動的新的核心動力。2018年,各國將更積極地搶佔科技高地,多舉措鼓勵創新研發。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物聯網、區塊鏈、雲計算等被業界預測將在2018年迎來「紅利期」,普通人將接觸到大量真正的智能應用。
再次,多措並舉支持製造業,鼓勵創新研發搶佔科技高地。2018年各國政府將更務實地出台政策支持製造業和鼓勵科技創新,隨着美國稅改逐步推進和落地,將增加企業盈利,帶動製造業發展及促進科技創新步伐。另一方面,美國逐步放鬆金融監管,這些將於促進製造業發展政策相疊加,從而拉動消費和通脹,帶動經濟增長。此外,美國在稅改完成之後將會重點計劃基建,從而帶動投資增長。其他各國也會隨着美國稅改的實施,研究出台相關政策,促進本國製造業和科技創新發展以及消費增長。
二、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
首先,是貿易保護主義將阻礙世界經濟的發展。當前,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貿易戰可能發生在多個領域。當前逆全球化卻思潮氾濫,保護主義抬頭,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美國與歐盟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TTIP)談判,以及美國與中國的雙邊投資條約(BIT)談判基本陷入停滯,全球範圍內的貿易保護加劇。幾乎所有西方國家都拒絕按照世貿組織(WTO)協議,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體。如果全球在2018年不能妥善處理好這個問題,勢必帶來以眼還眼的貿易報復,甚至不排除升格成為一場全面的貿易戰。這對剛剛復甦的世界經濟將是一場災難,將會阻礙世界經濟的復甦進程。
其次,特朗普政府的減稅政策副作用。特朗普的財稅方案有三個核心要素,分別是減稅、降低政府開支及增加國防和基建投資。儘管美國的減稅會對美國經濟帶來新一輪刺激,副作用也不可避免。上世紀80年代,美國的里根總統實施了與特朗普類似的政策,其結果顯示,對經濟增長的刺激作用,遠遠低於預期。而對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的擴大作用,遠遠高於預期。因此,可以預見,特朗普的減稅將會給美國經濟帶來新的更大的債務隱患,美國政府已經是債台高築,債務繼續高企帶來的可能是債務危機,一旦爆發將是一場金融海嘯。
第三,美元回流將對世界其他國家經濟造成衝擊。美國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增長會給世界經濟帶來負面的外溢效果。其中政府債務的增長,會對利率產生上行壓力,吸引外國資本流回美國和美元升值,讓這些國家享受的不是美國經濟向好的紅利,而是跌入了一個陷阱,並且可能給世界其他地區帶來經濟動盪。
第四,美國股市長達九年的牛市可能會終結。本輪美國股市的牛市從美聯儲實施量寬政策的2009年開始,截至2017年已經有整整九年時間。目前美國股市的市盈率已經相當接近歷史上的幾次高位。現在關鍵的問題是,美國的上市公司能不能保持較高的盈利來攤薄市盈率,進而刺激美股再創新高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開始擔心美國股市未來由升轉跌的風險。一旦美國股市轉為下跌,其持續時間與下跌幅度都可能超出市場預期。而一旦美國股市下跌,不僅可能通過傳染效應衝擊其他國家資產價格,而且可能通過負向財富效應來影響美國乃至其他國家的居民消費,進而影響經濟增長。
第五,地緣政治危機。朝核衝突在2018年不會不加劇存在不確定性。在中東地區,沙特國內政局更迭,既有政治勢力與格局正在被洗牌。庫爾德人的獨立公投運動可能顯著影響伊拉克、伊朗、土耳其與敘利亞的國內政治局勢。俄羅斯與美國在敘利亞的博弈將繼續演化。一旦全球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可能給全球原油價格帶來新的供給側衝擊,並將會對全球宏觀經濟復甦與金融市場穩定造成新的衝擊。
第六,歐洲地區的政治風險在加大。2018年意大利將會迎來國內大選。如果五星運動黨上台,那麼意大利可能會宣布意大利脫歐或者意大利國債對外國投資者的違約,這無疑會對歐洲的經濟復甦與金融市場穩定造成衝擊。2018年法國馬克龍政府究竟能不能在法國國內勞動力市場改革以及歐元區進一步整合等領域取得突破,存在高度的不確定性。德國默克爾政府在未來聯合政府政策走向的不確定性加劇,市場甚至在預測默克爾宣布辭職的可能性。英國脫歐與加泰羅尼亞地區的獨立運動也會繼續發酵。這些都對歐洲經濟構成很大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