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1月9日訊(記者趙建強)致同會計師事務所公布調查報告,指亞太地區商界領袖的樂觀情緒指數中,按年升17個百分點至58%的歷史新高。致同(香港)會計師事務所主管合夥人林敬義表示,數字顯示除了由於中國企業在過去一年的樂觀程度提升外,日本企業對未來前景轉趨正面才是亞太區變化的關鍵。隨着全球貿易復甦,日本及中國企業也在籌劃未來,並為長期的增長進行投資。
根據致同會計師事務所對36個經濟體內2,500家企業進行的季度調查,《國際商業調查報告》(《報告》)顯示,由於中國及日本企業對未來前景信心增加,帶動亞太區的樂觀情緒指數上升。至於中國及日本的樂觀情緒指數則分別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21個及29個百分點。
《報告》同時顯示,亞太區出口正在復甦,主要受汽車及製造設備需求回升所帶動,對出口持樂觀態度的區內企業較去年增加10個百分點至22%,其中,中國企業的樂觀情緒指數更達78%。
環球方面,雖然自動化越趨普及,但58%受訪企業計劃增加人手,以滿足大量的訂單需求。預期價格(36%)及盈利(50%)上升的企業數目亦創全球新高。
然而,林敬義指出,礙於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仍然存在不確定性,加上有指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或未能為那些與中國沒有地域聯繫的國家帶來好處,令國際貿易尚存隱憂。
《報告》又顯示,中國企業的樂觀情緒錄得十年來最高的78%。中國企業對未來12個月的經濟前景顯得高度樂觀,72%的企業預計收入會增加,去年同期僅44%。預期銷售價格上升的企業數目增加了8個百分點至43%,而58%的企業預計盈利能力上升,高於一年前的29%,達至3年以來最高水平。
林敬義指出,縱然有跡象顯示2018年將是商業和經濟周期的高峰,根據預測,全球的國內生產總值將從2019年開始回落,企業必須高瞻遠矚、避免短視,增加長期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