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一地兩檢」是機會不是問題/李曉兵

時間:2017-12-26 03:15:23來源:大公網

  二○一七年十一月十五日,香港特區立法會審議並通過特區政府提出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一地兩檢」無約束力議案。這實際上是特區政府為落實「一地兩檢」的「三步走」安排而做出的精心準備。

  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在立法會回應議員時表示,立法會議員是不同界別選民的議會代表,政府通過提出非約束力議案,聽取立法會全體議員就「一地兩檢」的意見,是有效而尊重民意的諮詢方式。袁國強還特別指出,在西九龍站實施「一地兩檢」的唯一目的,是令乘坐高鐵往返香港與內地的乘客可方便、快捷地辦理兩地通關手續,從而發揮高鐵效益。同時,特區政府認同堅守「一國兩制」和維護基本法極為重要,因此,香港與內地構思「三步走」安排時一直堅守「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精神。特區政府會繼續分析議員提出的意見,務求在落實「一地兩檢」工作時妥善處理相關事宜。

  而在此之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香港特區政府將在「一地兩檢」議案表決通過之後隨即開展「三步走」方案,將議案變為香港法例,為二○一八年第三季度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如期通車做好準備。

  全面深刻地理解基本法

  香港特區的「一國兩制」實踐,需要全面深刻理解基本法,在適用基本法解決現實問題過程中,尤其要解決好香港特區社會發展與基本法文本規定之間的關係,這樣才能讓香港基本法的穩定性和適應性得以體現。在解決當下特區發展中所面臨問題的同時,發展「一國兩制」的理論與實踐。在這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上,我們的基本立場應該是把握香港基本法的精髓,真正理解基本法的歷史意義和創造性實踐的要求,同時也能夠深刻理解「一國兩制」是一個偉大的歷史進程。

  在這個偉大的歷史進程中,不能總是以靜止的眼光看待發展中的新問題,更不可簡單而機械地斤斤計較於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必須要以創造性的精神來面對這個偉大歷史進程中的偉大實踐。只有以創造性的實踐,才可以在不違背基本法所確立的法律原則和制度規定的同時,又能夠為內地和香港特區的人民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能夠讓兩地人民在這樣的發展進程中獲得長足的發展利益,實現香港特區保持繁榮穩定的基本目標。

  十一月十八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與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在香港簽署《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關於在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站設立口岸實施「一地兩檢」的合作安排》,共同推進落實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通關程序的相關工作。這標誌着香港特區與內地正式啟動「一地兩檢」「三步走」程序。

  對此,林鄭月娥表示,就跨境高鐵而言,高效省時的通關程序,對全面體現廣深港高鐵快捷、方便的優點至為重要。在西九龍站實施「一地兩檢」,能讓乘客便捷往來全國各地,也能讓香港日後開通直達更多內地城市的高鐵服務,發揮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最大的運輸、社會和經濟效益。

  在此基礎上,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批准和確認合作安排,然後香港特區政府和內地方面分頭行動各自展開本地立法工作,則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明年第三季度通車時,在西九龍站就能實現「一地兩檢」。

  以更廣闊的視野來看廣深港高鐵建設和「一地兩檢」方案,「一地兩檢」順利落地實施不僅僅關係到香港特區自身的發展問題,同時也是在新的歷史時期國家發展戰略的基本要求。在此背景下,我們決不可機械而簡單地理解基本法規定,而讓「一國兩制」走入狹隘,恐怕這也不是我們制定和實施基本法的初衷。

  一念之差,天壤之別。人的認識既可以具有創造性,還會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在如何理解和對待「一地兩檢」方案這個問題上,正是檢驗我們對於「一國兩制」理論與實踐的理解是深刻或淺薄的試金石。同時,也考驗我們在面對新問題時創造性實踐「一國兩制」的能力和智慧。反對「一地兩檢」的政治力量當然可以挑出成千上萬的問題來阻擋,倘若如此,那一定不是這個世界的問題,而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方法論出了問題。

  「一地兩檢」是創造性實踐

  面對這個日益複雜而變化的世界,面對國家這些年來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社會的整體進步,特別是在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出現深度調整和國內外形勢發生深刻變化的重大歷史時刻,我們決不可止步不前,亦不可畫地為牢,更不能刻舟求劍,而是應該與時俱進,尋找創造性的解決之道。機械、偏執、狹隘地理解「一國兩制」偉大實踐,其結果可能是將好事變成壞事。今年是香港回歸二十周年,「一國兩制」偉大實踐應該不斷走向更大的成功,「一地兩檢」方案能夠順利落地實施,就是發展「一國兩制」理論與實踐的重要契機。

  「一地兩檢」不僅僅是內地執法人員在香港特區執法的問題,也不僅僅是內地的法律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適用問題。對於這一方案的理解和實施,還關係到我們對於「一國兩制」的發展方向和基本趨勢的基本判斷。實際上,實現香港特區社會發展與香港基本法規定之間的協調,是基本法實施過程中一個經常要遇到的歷史性難題。正是如此,我們唯有以一種尊重歷史、尊重現實的態度來面對,才可以理解「一地兩檢」方案順利落實的重大歷史意義。

  當年「一國兩制」實踐從設想轉化為現實,需要偉大的創造性實踐。今天,我們在面對「一地兩檢」方案難題時,面對「一國兩制」偉大實踐的歷史進程中的各種問題,同樣需要以這樣的創造性精神、以這樣的立場和態度,以這樣的實踐勇氣,讓「一地兩檢」方案順利落地。

  張曉明主任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提請審議「一地兩檢」合作安排所作說明中指出,香港特區政府與內地有關方面就在西九龍站設立口岸並實施「一地兩檢」的相關問題協商作出適當安排,不改變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劃,不減損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依法享有的權利和自由,是符合基本法規定的。他強調,在西九龍站實施「一地兩檢」有利於實現香港特別行政區與全國高鐵網絡的互聯互通,及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的運輸、經濟和社會效益最大化,有利於促進香港特別行政區與內地之間的人員往來和經貿活動,有利於深化香港特別行政區與內地的互利合作,有利於香港特別行政區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對於保持香港特別行政區長期繁榮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在香港和內地人民之間的交流和聯繫日益密切的今天,我們還要清楚地認識到,「一地兩檢」到底是問題還是機會。我們既可以把問題變成機會,也同樣可以把機會變成問題。這其中的根本和關鍵,實際上並不在於問題本身,而在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選擇。因此,面對「一地兩檢」難題,其解決之道不僅僅在於基本法規定本身,還在於如何創造性地理解和實施基本法,如何通過適用基本法創造性解決社會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同時也不斷地推進「一國兩制」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本文為昨日刊出的《「一地兩檢」與「一國兩制」實踐的發展》一文的下篇)

  南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台港澳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