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在審議由國務院提出的「一地兩檢」合作安排議案,將於明日表決。「一地兩檢」是中央政府各有關部門、地方政府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經過多年的反覆研究而得出的方案,並一致認為在香港西九龍站設立口岸實施「一地兩檢」是最佳的高鐵通車方案。
「一地兩檢」安排的必要性
多年前,中國開始興建高鐵。高鐵拉近了許多城市間的距離,使大量城市形成「同城化」效用,經濟增長加快,日益繁榮。但是,鑒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全國高鐵網絡中的香港段卻一再拖延,至2010年才開始動工。高鐵香港段預計於2018年第三季度落成,香港特區政府也於2017年7月25日正式宣布,高鐵香港段採用「一地兩檢」安排,在西九龍站進行「一地兩檢」。同年11月18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與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在禮賓府簽署《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關於在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站設立口岸實施「一地兩檢」的合作安排》,開展了「一地兩檢」的立法程序。
在香港,反對派誣衊「一地兩檢」違反基本法。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張曉明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就「一地兩檢」相關議案作說明時指出,「一地兩檢」是「一國兩制」實踐中遇到的新情況,涉及在香港境內設立內地口岸,以及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管轄權(包括司法管轄權)的劃分和法律適用,應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批准《合作安排》,明確《合作安排》符合「一國兩制」方針,符合憲法和基本法,明確《合作安排》的法律效力和落實程序,並為國務院批准內地在西九龍站設立口岸並派駐機構依法執行職務提供法律依據。
為什麼要建設高鐵?目的自然是要大大降低城市之間的交通時間,同時推動城市之間的經濟發展與往來。高鐵的速度的確很快,由西九龍站至深圳福田只需要14分鐘,14分鐘是一眨眼的時間。但是如果不實行「一地兩檢」,而是沿用傳統的「兩地兩檢」方式通關,所有的旅客必須在深圳下車通關,則高鐵的實際效益就完全消失了。試想想,要所有的旅客拿着行李下車,步行至口岸區檢疫檢驗,排隊辦理入境手續、過海關,所需的時間恐怕比高鐵行車的14分鐘還長。如此耽誤時間,則高鐵已經不再是高鐵,花費千億元建造的高鐵自然成了無用的大白象工程。
是的,反對派最希望看到的結果就是高鐵成為大白象工程。因此,他們聲嘶力竭地反對「一地兩檢」。故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高鐵「一地兩檢」的合作安排就是非常重要的,能為「一地兩檢」提供法律依據。
明日,如果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並通過在香港西九龍站施行「一地兩檢」方案,特區政府仍需要為口岸的管理條例詳細立法。很肯定的是,反對派會竭力阻止,拖延立法的過程,甚至發動「拉布」。不過,香港立法會於12月15日通過了議事規則的修訂,增加了反對派發動「拉布」的難度。因此,香港有望在高鐵完工之前完成有關「一地兩檢」的立法工作。
城際連接的重要交通工具
過去許多年,反對派過度濫用「拉布」手法搞對抗,為反對而反對,使許多有關民生事務的撥款都無法如期通過,嚴重影響了經濟民生發展。日前立法會終於通過了修改議事規則,然而在討論修改議規則條例時,反對派聲稱修規一定會遭到全民反對,更說要發動大規模的包圍立法會的示威行動。但是結果只有數百名市民響應,面對這一場面,連反對派的領袖也公開承認「示威變成示弱」。
多年來,反對派最大的錯誤是用盡一切力量阻止香港與內地往來、融合,卻不知道今日國家國力日盛、崛起得很快。反對派腦中的中國仍然是許多年前的中國,不知道如今國家已經崛起,並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香港如果刻意自己邊緣化,不願意與內地接軌、往來,最終結果就只有讓自己沉淪、落後。今日香港人沾沾自喜,自稱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卻不知道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實際上是建基於內地。今日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企業,有多少家來自內地?有多少家的業務與內地有關?沒有內地的自由行,香港還能有旅遊業?但是,香港就是有一批遮住自己眼睛的反對派,瘋狂地反對香港與內地往來,當然也包括反對建造高鐵與內地連接。
當前,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已經成了十九大的工作之一,粵港澳的融合成了今後香港生存、發展的重要方向。要建設大灣區,交通是所有發展的第一步,隨着交通的發展,區內城市就可以形成同城化效益。很明顯,香港與深圳的同城化要加快,高鐵是其中一個重要的交通工具。
實際上,香港與深圳之間的口岸至今依然不夠,因此,除了建高鐵之外,香港與深圳之間還得多建口岸。看看今日的上海與昔日的上海,多年前,浦東往浦西還得通過擺渡,今日,通過隧道、大橋的連接,浦東、浦西已合成一體,香港與深圳也應該朝這個方向發展。
資深評論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