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8月14日,參加「2025年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內蒙古行」的蒙港學子來到烏蘭哈達火山群,在登頂3號火山後合影留念。
八月的內蒙古烏蘭察布察哈爾右翼後旗草原,迎來了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獨特的火山地貌與草原風光相映成趣,吸引來大批海內外遊客前來觀光打卡。8月14日,參加2025年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內蒙古行的蒙港學子來到烏蘭哈達火山群,感受大地血脈躍動與草原文明交融,找尋萬年前遺留在這片神秘土地上的自然「記憶」。
烏蘭哈達火山群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後旗,這片佔地260平方公里的天然火山博物館,集聚着30餘座形態各異的火山錐,酷似「外星基地」,其活動歷史可追溯至2.6萬年前,休眠於6000年前,是迄今為止在內蒙古高原南緣發現的唯一全新世火山噴發遺跡。\大公報實習記者王鑫蕊、李卓妍烏蘭察布報道
「烏蘭哈達火山群經歷過兩個地質時期的噴發,分別為距今12萬年前的第四紀晚更新世和距今1萬年前的全新世。」景區工作人員介紹,由於晚更新世火山活動受東北和西北向地殼裂隙的控制,火山熔岩便沿着裂隙湧出地表,這種噴發方式被稱為裂隙式噴發,又稱冰島式火山。到全新世時代,原來裂隙式的火山活動停止,裂隙帶多被熔岩堵塞,火山活動轉為總體受斷裂帶控制的中心式噴發,這也是30多座火山呈串珠狀展布的原因。
港生穿宇航服「穿越」星際
在眾多火山中,6號火山因其獨特的外觀成為今夏最熱的網紅打卡地。這座火山因歷史開採形成的全剖面斷面,裸露出清晰的火山頸與熔岩層理,特別像科幻感十足的「外星基地」。站在6號火山腳下,香港浸會大學劉宸感嘆道:「這裏就像月球表面一樣,充滿了未知和神秘。」很多同學換上宇航服,在灰黑色岩壁前定格「星際穿越」瞬間。
除了6號火山,被稱作「北煉丹爐」的3號火山,是公園內唯一可以到達火山口的火山。蒙港學子沿着木棧道來到80米高的火山錐體頂端,俯瞰巨大的火山口,感受曾經火山噴發時的磅礴力量。來自香港城市大學的林佳音激動地說:「站在這裏,我彷彿能想像當年火山噴發時的壯觀場景,非常震撼人心。」此外,5號火山被譽為「最完美的火山錐」,流暢的弧線曾被《中國國家地理》選為封面,火山岩層隨氧化程度呈現紅、褐、灰的漸變色譜,徒步其間宛如漫步火星地表。
去年接待旅客434.8萬人次
近年來,隨着旅遊業的蓬勃發展,烏蘭哈達火山地質公園已成為內蒙古的熱門旅遊景點。察哈爾右翼後旗文化和旅遊局積極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了遊客中心、觀光棧道、觀光服務驛站等設施,還開發了智能旅遊系統,為遊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適的旅遊體驗。同時,圍繞火山資源,當地還推出了星空露營基地、恐龍樂園等特色旅遊項目,讓遊客們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還能享受到多樣化的休閒娛樂服務。
據統計,近年來,到烏蘭哈達火山地質公園參觀遊覽的遊客數量不斷攀升。2024年,察哈爾右翼後旗接待遊客434.8萬人次,其中接待香港遊客數千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34.7億元。烏蘭哈達火山正在成為香港遊客了解內蒙古、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