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第三方支付監管升級 人行開百罰單

時間:2017-12-24 03:15:19來源:大公網

  圖:央行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處罰頻率和力度明顯加強 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近年來,內地第三方支付機構為了搶佔支付市場野蠻擴張,違法、違規等亂象頻現。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處罰頻率和力度明顯加強。其中,以支付寶和微信兩大支付機構被罰最受關注,而央行對兩大巨頭的處罰也體現了整治第三方支付的決心。據內地傳媒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央行共開出94張罰單,遠高於去年,其中共包含67家支付公司,累計罰款金額約2468萬元(人民幣,下同)。

  隨着監管升級,支付牌照逐漸收緊。據零壹財經零壹智庫數據顯示,目前央行合計註銷了24張第三方支付牌照,其中有19張是在2017年註銷的。其中,9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因為違規不予續展,10家則是由於業務合併被註銷。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二月份,央行廣州分行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易票聯支付有限公司因「違反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規定、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規定」,被沒收違法所得約178萬元,並處違法所得2倍約356萬元的罰款,處罰合計約534萬元。該公司成為繼去年通聯支付、銀聯商務、易寶支付後,又一家被罰百萬元的支付機構。

  同時,近日央行再次開出六張支付罰單。卡友支付、杉德支付、深圳瑞銀、上海點陌趣、上海盛付通、通聯支付六家支付機構,均因銀行卡收單業務違規被罰。其中,卡友支付、上海盛付通被罰款六萬元,其他四家機構均被罰款兩萬元。此次被罰的支付機構中,杉德支付曾多次被罰。

  投之家CEO黃詩樵認為,第三方支付亂象,主要是因近年來互聯網理財平台的繁榮,互聯網支付領域成為支付公司新的增長點,部分公司對於客戶沒有起到最基本的把關作用,導致普通老百姓遭受欺詐風險。銀行卡收單則涉及套碼、切機、二清等問題;另外還有一些諸如備付金挪用,用戶信息保護不善的問題等。他認為,在監管逐步升級的主旋律下,預計還會有相當一部分存量機構也將被逐漸擠出第三方支付行業。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