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名為「綿亙萬里─世界遺產絲綢之路」的大型展覽,昨日在香港歷史博物館開幕,展出日期至明年三月止。這是一個高規格的珍貴歷史文化和文物展覽,市民不可錯過。
特首林鄭月娥昨天在展覽開幕禮上致辭時指出:絲綢之路不單是運送絲綢香料的貿易之路,也是一條溝通東西文化、推動人類發展的文明之路。展覽將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的珍貴文物匯聚一堂,不僅向觀眾展示絲路絢麗多姿的文化瑰寶,也呈現了它無比精彩的人文面貌。
事實確是如此。試想,今日能夠重溫、目睹一千多年前自漢、唐以來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和實物,實在是一個穿越時空、飛躍古今的難得機會。展覽重點介紹了絲綢之路沿線的珍貴文物,共展出二百一十多組展品,包括玉器、絲織品、三彩胡人俑、金銀器、青銅器及大型壁畫等,包括國寶級文物金神獸、鎏金銅蠶和胡人牽駝壁畫等。展覽中還有超過50組珍貴文物來自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呈現當地獨有的文化特色,包括伊塞克金人服飾和武器的複製品、騎士與動物祭台和佛像石雕等。
對一個內容如此精彩和重要的展覽能夠在本港舉行,特區政府和社會各方面都應該以熱情、認真的態度給予歡迎和重視,而其中關鍵,就是要「鑑古知今」,由古代絲綢之路伸延到今日「一帶一路」,由古代中外文化、文明的交流看到今日「一帶一路」合作發展模式的重大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而除了一般市民外,展覽最適合的對象就是面向青年學生。在各方要求下,特區政府已將中史科重新列為初中必修科,而古代絲綢之路是中國歷史、漢唐史中最具特色的一段,十分值得學習。由教育當局組織各校學生前往參觀「綿亙萬里─世界遺產絲綢之路」展覽,實是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