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德國足球賽場發生了一起令人遺憾的事件,在中國U20隊與德國一俱樂部比賽時,看台上竟然出現了「藏獨」分子打出的「雪山獅子旗」,中國隊強烈抗議,比賽臨時中斷,後鬧事者被安保人員制止,比賽才得以繼續進行。事後,德國足協發表了立場模糊的表態,一方面,不希望有人「濫用球場故意挑釁客人」,另一方面將此惡劣政治事件歸於「言論自由」,呼籲中方「淡定對待」。
德國足協對事件定性喪失原則,顯然不能為中方所接受,雙方交流合作也受到干擾,中德剩餘的三場友誼賽已推遲到明年。若德國足協仍不思悔改,繼續趟「藏獨」渾水,雙方能否繼續合作將打上一個大問號。
國際足聯明確禁止在球場上搞政治,禁止在足球比賽場地懸掛任何政治性標語、從事任何政治抗議活動。長期以來,體育賽場不能政治化成為全球體育界一致認同的規則,也是世界體育精神的基本要義。但德國足協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將涉及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的政治事件說成「自由表達觀點」,不僅違反了球場規則,更有悖於體育精神,實在令人匪夷所思。一個足球機構,本該崇尚體育健康發展,卻搞旁門邪道,非要玩「政治」,結果可能會玩火自焚。
德國足協何以敢趟「藏獨」渾水?一方面,德是「藏獨」分子相對活躍的地區,是「藏獨」「大本營」之一;另一方面,「藏獨」勢力在德政壇,特別是議會有相當一部分支持者,某些政客正是靠支持「藏獨」起家,是死硬職業反華政客。中德關係發展良好,「藏獨」勢力及其代言人無機可乘。默克爾政府是當今歐洲的「穩定器」,對西班牙「加獨」事件發出明確的反分裂聲音,在英國「脫歐」、移民、右翼勢力壯大、保護主義抬頭等等都發出了與眾不同的聲音。「藏獨」勢力及其支持者施壓足協,挑戰中方底線,恐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想借題發揮,破壞中德關係,向德政府發泄不滿。在這起事件中,某些德國右翼媒體煽風點火,推波助瀾,扮演了十分不光彩的角色。
美歐政客都曾打過「西藏牌」,奧巴馬、薩爾科齊、卡梅倫等都曾見過達賴,企圖向中國施壓,但到頭來都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嘗盡了投機的苦頭。默克爾也曾在二○○七年會見達賴,令中德關係陷入低谷,兩國經貿關係大受衝擊,執政黨內產生嚴重分歧,默克爾本人飽受批評。默克爾汲取了教訓,此後再也未打過「達賴牌」。
在國際舞台上,「藏獨」勢力早已被邊緣化,這是現實。作為一個體育機構,德國足協還是要專注本行,切莫玩「政治」,否則會死得很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