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七天裏,津巴布韋政局可謂撲朔迷離。從軍方介入引發「政變」傳聞,到各方斡旋、議會彈劾、正式請辭,一系列戲劇性變化令外界眼花繚亂,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事態終於在昨天有了分曉,總統穆加貝終於向議會遞交了辭呈,即刻生效,長達三十七年的「穆加貝時代」宣告結束。未來的津巴布韋將走向何方?中津友好會否受到衝擊?一系列現實問題已提上議事日程。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這場變局中,中國無辜躺槍。一些別有用心的「陰謀論」者炮製了其中的「中國因素」。由頭之一是,中津兩國關係長期友好,穆加貝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沒有中國點頭,任何勢力恐不敢拿總統開刀;理由之二是,領導此次事變的津國防軍司令奇溫加剛剛訪問過中國,其回國五天後就扣留了穆加貝,不排除奇在訪華期間與中方達成了某種交易,甚至得到了中方默許。
不得不佩服「陰謀論」者豐富的想像力,唯此想像邏輯混亂,不值一駁。既然中津長期友好,中方有何理由人為生亂,去破壞持續幾十年的穩定。與「陰謀論」炮製者所在國家有本質不同的是,中方一貫奉行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原則,無論穆加貝本人和津巴布韋人民作出怎樣的選擇,中方都會尊重,並對津有關各方「堅持在法制框架下,通過對話協商和平、妥善解決有關問題表示讚賞」。某些國家以「小人之心」度中方「君子之腹」,得出的結論自然是荒謬的。
事實上,此次津國劇變,主要原因是在國內。從經濟上看,三十七年的「穆加貝時代」前後情形大相逕庭。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獨立到九十年代中期,津國經濟強勁增長,形勢一片大好,津成為「南部非洲的麵包籃子」和「糧倉」,穆加貝執政順風順水,廣受擁戴。但自九十年代中期後,形勢急轉而下,經濟一蹶不振,通脹一路飆升,民眾怨聲載道。隨着經濟形勢的惡化,津權力鬥爭日趨白熱化,執政黨內形成以副總統姆南加古瓦與「第一夫人」格蕾絲為代表的兩大對立陣營。當姆氏遭到解職,格蕾絲聲稱做好接班準備時,矛盾被引爆,引發軍方介入。或許還有其他引發津政局生變的因素,唯一不可能在列的是「中津友好」,未有任何個人和勢力對中津關係產生過質疑。
可以預見,姆南加古瓦上台後,津國對外政策,特別是對華政策將保持連續性。姆氏是「知華派」,中津友好有牢固的基礎,中方「一帶一路」倡議獲得了包括津在內的非洲國家的積極反響。已辭職的穆加貝「仍然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未來中津還會出現更多新朋友,共同推動兩國友好邁上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