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昨日宣布,重新將朝鮮列入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的名單。這樣,朝鮮再次與蘇丹、敘利亞、伊朗為伍,成為華府制裁的對象。美財政部將在一天後宣布對朝制裁的新措施,並將在此後兩周內實施到位。
何為支恐國家?此概念源於一九七九年美制定的「黑名單」,進入這一名單的條件是該國直接或間接支持了恐怖主義,後果是面臨美的一系列單邊制裁,包括限制美方援助,禁止對其進行武器出口和銷售,限制向其出口可能被用於軍事目的的物品,以及多種形式的金融制裁和其他限制。
特朗普在宣布這一決定時,提到了兩件事:一是金正男在馬來西亞遇刺事件;二是美國大學生瓦努比爾在朝被囚禁一年後,回到美國死亡。特朗普基於這兩起事件,認定朝重複支持恐怖主義行為,認為「早就應該」將其重列支恐國家。
說朝鮮「支恐」,其實有點言過其實。至少,這裏的「恐」,與通常理解的國際恐怖主義的內涵、外延均大相逕庭。重列朝為支恐國的兩點原因,也顯得過於牽強:金正男之死至今仍是一起無頭案,並未有充分證據證明平壤組織策劃了這起襲擊;而美大學生是回國後死亡的,其在朝是否經歷了折磨和虐待,也只是猜測。
特朗普選擇此時重列朝為支恐國,着眼點並不是為了解決朝核問題,而是對內顯示強硬姿態,平息質疑。對解決朝核問題,特朗普曾不只一次誇下海口,以舉行首腦會談利誘過,以航母壓境威脅過,以軍事打擊警告過……但平壤依然故我,不為所動。眼見朝核問題無解,國內質疑聲反彈,特朗普總要做些什麼,刷刷存在感。
將朝重列支恐名單究竟影響幾何?特朗普本人心裏最清楚。
積極影響自然不必期待。對朝來說,在不在「黑名單」,結果都一樣,此番重返與當年被剔除一樣,談不上利,也談不上害。朝長期生活在制裁之中,與外界幾乎隔絕,為迫使朝棄核,美能用的招都用了,再多一輪制裁也無妨。連美國務卿蒂勒森也不得不承認,將朝重列名單「有很大象徵意義」,實際效果有限。
至於消極影響則是顯而易見的。美方此舉是在激化局勢,刺激朝方採取更加激烈的對抗,從導彈試射,到進行新的核實驗,任何冒險行動都是合乎平壤邏輯的可能選項。隨着將朝重列支恐「黑名單」,及即將到來的新一輪制裁,矢言破解朝核危機的特朗普親手關閉了對話的大門,以此迫使朝方在核問題上改弦易轍,更是天方夜譚。至於蒂勒森「不放棄與朝和平談判」的表態,恐怕也只是美國務院無奈的自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