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隔13年,財政部再度發行美元主權債券,並於今日在港舉行推介會。財政部負責人表示,中央政府再次面向國際投資者發行主權外幣債券,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對擴大金融業雙向開放具有重要意義。財政部選擇在香港發行國債,體現了中央政府對香港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一貫支持。
大公報記者 邵淑芬
這是2004年10月以來,中國財政部首次發行美元計價的主權債券,發行量亦是有史以來最高。對於重新發行美元國債,財政部負責人解釋,一是有助於提高金融業對外開放水平,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二是有利於建立中國外幣債券定價基準,完善主權外幣債券的收益率曲線;三是有利於促進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的理解,增強國際投資者參與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四是有利於優化政府債務結構,使債務結構更加均衡。
財政部:融資非首要考慮
負責人強調,在經濟持續增長、外匯充足的情況下,中國政府並沒有強烈的外部融資需求,本次發行主權外幣債券,融資並非首要考慮,所以發行規模不大,募集的資金將用作一般政府性支出,統籌使用。
對於今年5月份和9月份,穆迪、標普相繼調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財政部卻選擇在這個時間發債。他表示,國際評級機構在評級方法上的局限性和「順周期」性,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已經備受國際社會和投資者的質疑。一些國際評級機構基於西方發達國家經驗和慣性思維開展主權信用評級,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路徑、增長模式、體制特點的認識存在局限性,對中國經濟良好基本面和發展潛力存在誤讀。國際市場上成熟的專業投資者,都建立了內部獨立的風險定價體系,對中國的真實主權信用狀況,會作出客觀判斷。
被問到今年財政部將在香港僅發行140億元人民幣國債,少於前幾年的年度發行規模。負責人表示,香港是全球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以來,財政部逐步建立了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國債的長效機制。結合香港人民幣市場發展狀況,發行規模也穩步提升,拓寬了香港人民幣市場的深度和廣度。目前,香港人民幣國債初步形成了覆蓋所有關鍵期限的國債收益率曲線,較好地發揮了市場基準作用。
相應減少在港人債發行
他續稱,在推進人民幣國債發行工作的過程中,財政部一直遵循「尊重市場」的原則,使人民幣國債的發行規模與香港人民幣市場容量和投資者需求相適應。2016年以來,隨着外部環境發生變化,香港人民幣市場有所回調,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相應減少了人民幣債券的發行規模,同時適量發行美元主權債券,總量仍保持約280億元。此次發行地點選擇在香港,體現了中央政府對香港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一貫支持。
事實上,翻查過去紀錄,除2016年於倫敦發行30億元人民幣國債外,香港一直是國家發債的主要地點,自09年首次發行國債以來,從未間斷,反映中央對香港的支持。
滙豐銀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冬勝表示,滙豐歡迎國家財政部在香港發行美元債券。他指,隨着內地經濟轉型,當局開放資本市場及透過「一帶一路」加強國際間的互聯互通,是次發行美元債券體現了內地政府繼續鼓勵國際投資者參與其中的承諾。
同時,此舉能夠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為內地發行人提供重要融資平台,尤其是針對「一帶一路」相關項目。另外,此次發行債券可用作回購,有助提高本港市場的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