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非理性投資 股市樓市皆是/劉善妍

時間:2017-10-19 03:15:41來源:大公網

  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塞勒成為本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提出人類是經濟主體,但作消費及投資時,很多時都是非理性。

  或者很多人都不太認同,甚至認為自己在消費或投資時都十分理性,然而,實際情況卻告訴我們,投資市場從來都是非理性。投資者作出決策時,很多時都受市場氣氛影響,從而會變得不理性。例如一些傳聞,即使是未經證實,投資者亦會輕易相信,然後一窩峰買入、拋售,直至股價出現「超買」或「超賣」,這現象被稱為羊群效應,同時亦令市場經常出現非理性上升或下跌。

  非理性亦有非理性的好處,若市場過分理性,指數波幅永遠處於合理水平,股市則變得悶局,交投變得慘淡,正所謂水清無魚,通常都不是投資的好時機。因此,非理性的投資氣氛對股市發揮正面作用,有助刺激交投量及資金流動性上升。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言,投資者應當好好利用股市的非理性,因為非理性不但不可怕,相反的是,只有非理性市場才有機可乘,過早離場,只會錯失賺錢的黃金機會。

  理論上,指數波動性愈高,投資風險亦會愈高。觀乎今年港股表現,恒指累升逾6500點,股市似乎愈升愈有,從升幅上看,好像有點失去理性,風險度亦有所上升,但實際上,投資者尤其是散戶的參與度亦不能忽視。從現時孖展借貸情況,及散戶參與度來看,兩者仍然處於偏低水平,倘若真的已步入「非理性亢奮」的升市,例如「牛三」階段,不僅街頭巷尾人人談論着股市、新入場的散戶也會急不及待參與買賣股票,希望分一杯羹,但現時沒有此情況發生,由此可見,現時股市遠未進入瘋癲狀態。

  反觀今年本地樓市表現,就連過去交貨質素平平的發展商,對上幾個月推出的新盤亦錄得逾40倍超額認購,可見樓市的確「好癲」。事實上,本港私人住宅樓價連升17個月,並屢創新高,市場氣氛普偏認為,樓價仍有水位,甚至相信樓價未來只升不跌,在「愈遲買愈貴」的憂慮推動下,令買家完全不考慮資產的實際價值及自身的承擔能力,蜂擁入市,將樓價進一步推高。問題是現時置業負擔比率已相當高,樓價不僅拋離巿民收入水平,亦拋離租金升幅,租金回報率持續走低,樓巿不單出現非理性情況,更因泡沫愈吹愈大,面臨爆破危機。

  適時瘋狂 適時冷靜判斷

  相比樓市,縱使股市是非理性投資,但卻未致出現嚴重泡沫化的情況。適時跟隨市場瘋狂,適時冷靜判斷,才是投資的藝術。既然「癲價」樓市仍未爆破,何需憂慮股市現階段的升浪?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