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李家超前日發表上任後第四份施政報告,他昨日到立法會出席答問會,進一步闡述施政理念。/大公報記者林少權攝
行政長官李家超17日發表上任後第四份施政報告,他昨日到立法會出席施政報告答問會,進一步闡述施政理念。他表示,經濟發展紅利與民生發展有快有慢,政府的責任是疏通「紅利轉化」的樽頸,縮短過渡期的時間,讓市民更快、更多地受惠於經濟發展。
深化改革除了是特區政府的責任,亦是整個社會都必須一起參與推進的工作。在行政主導和「愛國者治港」原則相適應下,行政立法機關都有帶領社會進一步深化改革的責任和角色。/大公報記者 吳俊宏
李家超回顧他上任三年多以來,積極推動政府與社會改革,建立了「以結果為目標」的政府,以市民為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主軸,以發展改善民生;在不同範疇都見到成效,包括「一國兩制」的實踐建設、政府治理、經濟發展、民生照顧等。去年施政報告中闡述了他的改革理念和發展目標,今年的施政報告是進一步深化改革。
李家超指出,為進一步提升治理效能,政府建立了「部門首長責任制」,系統化地釐清責任、強化管理,並將司局長政治問責和公務員行政問責更好銜接起來。同時,政府成立「AI效能提升組」,統籌和指導各部門有效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推進AI+發展,落實AI政務,以及促進AI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
民生專章涵蓋九個範疇
今年的施政報告聚焦兩大主軸─經濟和民生。經濟方面,報告以「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和「產業發展和革新」兩個專章闡述政府在發展北都和產業革新方面的策略部署和具體行動。李家超宣布會成立由他親自領導的「北部都會區發展委員會」,簡化行政程序,拆牆鬆綁,以新思維制訂北都各發展區的營運模式,包括推動大學城建設,以及訂立加快發展北都的專屬法律等。同時加速引入和培育產業,創造優質職位及提升生產力。
施政報告以民生為壓軸專章,是整份報告中篇幅最大的一章,涵蓋土地房屋、交通運輸、醫療護理、社會福利、保障勞工、關愛共融等九個範疇。政府將持續增加公營房屋供應,發展智慧綠色運輸系統,深化醫療改革並強化中醫藥角色。此外,還將推出「組合拳」措施支持中小企、推動多元經濟、鼓勵生育、加強安老服務和少數族裔支援等。
在問答環節,李家超與議員充分互動,共回答了13位議員提問。新界東南立法會議員李世榮指出,政府預留5億元開支推出照顧者措施,但關注資源如何用得到位。李家超回應說,支援照顧者對應對人口老化非常重要。他表示,政府極歡迎社會就資源運用優次提供建議,「如何用好它?如果有意見給我,無任歡迎,更是無言感激」。他同時指出,已責成相關政策局和部門建立需要照顧人士的資料庫,並感謝關愛隊及社會熱心人士提供支援。
責任制提升執行部門效能
在回應「部門首長責任制」時,李家超讚揚香港公務員團隊是優秀的,效率排全球第二,但「三項鐵人都有病的時候」,制度存在是為了出現問題時找出責任誰屬,他指出,最理想是沒有問題出現,例如「平日強身健體、傷風感冒都會少」。
他又指出,「部門首長責任制」必須配合公平和有效的評核機制,方能賞罰分明。若有人「胡胡混混」、游手好閒,另一人則經常「開夜車」,並且必定準時完成工作,且表現出色,而若兩人得到相同的評價,便很不公平。因此,一個公平且能全面反映不同同事表現的機制,結合「部門首長責任制」,能整體提升各執行部門的整體效能。
李家超又以管弦樂團作比喻,指自己作為指揮,未必精通每樣樂器,但他要求「每位樂手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到最好」、「各司其職、獨當一面」,合奏出最完美的「交響樂」。
李家超總結發言時指出,經濟發展的紅利與民生改善的紅利,兩者有相連關係,產生的聯動效應有快有慢。香港發展經濟會帶來更多就業,高質量發展會創造更多優質職位,帶動工資上升;政府則因經濟蓬勃而增加財政收入,可建設更多基建、提供更多公共服務。在這聯動關係中,一些行業可以較快獲得紅利,例如金融、貿易等,但一些行業的受益可能較為間接,但最終都會獲得紅利,整個社會可以共享發展成果。
整個社會必須一起參與
「因此我強調建立『以結果為目標』的政府的重要性,通過政策實踐疏通紅利轉化的樽頸,縮短效益實現的時間,讓更多市民更快、更多地受惠於經濟發展。」李家超表示,深化改革除了是特區政府的責任,亦是整個社會都必須一起參與推進的工作。在行政主導和「愛國者治港」原則相適應下,行政立法機關都有帶領社會進一步深化改革的責任和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