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傑出的國際金融家鄭鐵如(上)

時間:2017-09-06 03:15:37來源:大公網

  把畢生精力和才智獻給中國金融事業的鄭鐵如,在中國銀行工作逾四十年,是蜚聲海內外的傑出的國際金融家。中國銀行同仁親切地尊稱他為「鐵老」。

  愛國知識分子的典型

  鐵老字壽仁,廣東潮陽縣人,生於1887年。辛亥革命前就讀於蘇州東吳大學,後留學美國,先後在俄亥俄州州立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貨幣、銀行、會計和國際匯兌專業。1917年回國,曾任著名實業家張謇的秘書、北京大學教授。1921年進中國銀行工作。1927年出任中國銀行香港分行經理,1965年底以78歲高齡退休,任職時間長達38年。1973年在香港逝世,終年86歲。

  鐵老是銀行家,更是一位典型的愛國知識分子。他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人民外受侵略、內遭戰亂的危急存亡之秋。每當風雲變幻的時刻,鐵老總是以高度的愛國熱情,投身於革命洪流。辛亥革命爆發,他毅然輟學,參加了沈定一組織的學生軍。1919年,他與馬敘倫等被推為北大教職員會代表,參加了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1932年,在中國人民反擊日本侵略軍挑起的「一.二八」事變中,他在香港籌集大量資金物資聲援十九路軍抗日。「七七」抗戰開始,他又在香港大力推銷愛國公債支持全民抗日,成為後來日本佔領軍拘捕他的「罪證」之一。1938年,宋慶齡、何香凝在香港創辦「保衛中國大同盟」和「香港婦女慰勞會」。鐵老參加了「大同盟」工作,他的夫人謝紉瑜擔任了「慰勞會」司庫,夫婦共同為保衛祖國和為八路軍籌集捐款而盡心竭力。

  1941年香港淪陷後,鐵老與梅蘭芳等愛國人士被拘於告羅士打酒店。日本佔領軍要挾鐵老出任偽職,他大義凜然,嚴辭拒絕,保持了民族氣節。解放戰爭勝利在望的時候,香港中國銀行部分員工情緒不安,要求發給遣散費自動離行。鐵老苦口婆心,諄諄勸導,終於使全體員工安下心來,堅守崗位。

  鐵老熱愛祖國,熱愛中行。1950年1月,在海外中國銀行接受新中國領導,回歸祖國的過程中起到表率作用。1950年1月6日,英國正式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中國的合法政府,願意與新中國建立外交關係。1月9日,周恩來以總理名義對駐港機構發布命令,要求各機構員工「各守崗位,保護國家財產檔案,聽候接收。不讓反動分子有任何偷竊、破毀、轉移、隱匿等情事。原有員工均可量才錄用。其保護國家財產有功者,將予以獎勵,其有偷竊、破毀、轉移、隱匿等情者必予究辦。」

  護產命令到達香港,金融機構中首先通電擁護的就是以鄭鐵如為經理的香港中國銀行。鄭鐵如帶頭接受新中國領導,不僅使香港中資機構的接管工作得以順利進行,也為眾多海外分行陸續回歸祖國樹立了榜樣。

  「一定要有中國自己的外匯銀行」

  鴉片戰爭後,外國銀行紛紛到中國設行。從1845年到1949年的一百零四年間,來華設行的多達68家,其中有英國的滙豐銀行、德國的德華銀行、日本的正金銀行、法國的東方匯理銀行、沙俄的道勝銀行和美國的花旗銀行等。這些銀行在中國享有種種特權,發行鈔票,操縱進出口貿易,甚至連中國貨幣的對外匯價也長期由滙豐銀行制訂公布。鐵老在任北大教授時,認識到中國要改變這一情況,一定要有自己的外匯銀行,並願意為此作出自己的貢獻。當他的意向為當時中國銀行副總裁張嘉璈知道後,就請他到中國銀行工作。

  1921年7月,愛國情深的鐵老,辭去北大教授職務,擔任中國銀行汕頭支行行長。從此,他幾十年如一日,腳踏實地,為把中國銀行發展成為中國的外匯專業銀行而貢獻了畢生的精力和才智。在汕頭支行工作期間,他不僅開拓了中國銀行業務,也為當地金融管理方面做了一些興利除弊的事。在鐵老的建議和多方活動下,終於廢除了七兌票。1927年1月,鐵老從汕頭支行調任漢口分行副行長,同年7月,升任香港分行行長。從此,他就把中國銀行香港分行(簡稱「港中行」)作為開展國際金融事業的基地,他的名字幾乎就是港中行的同義詞。

  經過鐵老從1927年到1950年初接受新中國領導的二十多年的經營,港中行職工從26人增加到90多人,積存的自有資金高達6000多萬港元,成為中國銀行開展國際金融業務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分行。巨額外匯資金引起了台灣當局的覬覦。蔣介石親自主持會議,決定派出以俞鴻鈞為首的秘密代表團到港,向港中行的主管人員進行游說拉攏,企圖利誘一些人連人帶資投奔台灣。當時,鐵老對港中行的大量資金早已作了安排,以一半資金購置了蓋大樓的地皮、建材和設備,連出租給客戶的保險箱都以現金辦妥訂貨手續;以大部分資金貸放給香港紡織工業和其他工廠。這些措施都是為了防止台灣當局的劫奪。為了拒絕台灣當局的游說和預防暴力劫奪,鐵老稱病住進醫院,拒不見客,以示決絕,終於為新中國保住了一筆可觀的外匯資金。

  鐵老在開展港中行業務時,積極提倡國貨運動,並以大量資金支持在港的民族工業。1947年,他同時擔任廣州、香港兩地的中國國貨聯合營業公司的董事長。在聯營公司結束後,由鐵老擔任董事長的香港中國國貨公司不僅繼續營業,而且有了很大發展。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在香港百貨業中,仍佔一定地位。幾家國貨公司成為一些離國去鄉幾十年的海外老華僑踏進國門之前得先觀看流連一番的地方。在提倡國貨的同時,鐵老對來自內地的民族工業,特別是來自上海的紗廠,在資金上給予了巨大支持。鐵老對於紡織工業在香港發展的前景,從經濟上、生產技術上、銷售市場和政治環境等方面進行了細緻的分析研究,最後才決定給予貸款。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