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競選總統時的一條綱領,就是振興美國製造業。這一條幫助他在威斯康辛與密歇根等州擊敗民主黨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對於投票給他的那些下崗工人,盼頭是讓特朗普把自己的低端高薪工作從中國人、墨西哥人那裏搶回來。特朗普政府相信,製造業的復興能夠解決工人階級所面臨的危機,然而這個想法可能是一廂情願。\大公報特約記者蔣燕美國得州報道
第一個疑問就是美國製造業到底需不需要振興。就在美國人整天抱怨海外低薪勞工搶走了本國製造業的工作時,最好先來了解一些數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從去年11月至今年7月,美國共增加了7萬個製造業職位,總數達到1240萬。而在過去七年中,美國製造業新增近百萬個工作,目前在招的職位也有39萬個。與此同時,隨着全球供應鏈的增長與科技創新,美國製造業佔全部就業的比重從1970年的22%降至8%。
從總量上來看,目前製造業僅佔美國經濟總量的一成二,同時產出已處於歷史最高水平。這些數據表明,無論是美國的總體經濟結構,還是製造業本身的格局,都在起變化,下崗工人想回到30年前的好日子,是否是在開歷史的倒車?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指出,美國製造業的問題既不是機器人帶來的,也不是自由貿易導致的,而是缺乏競爭力。雖然有一部分美國企業仍然與國際競爭和技術革新同步,但是仍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在勞動力成本上無法與發展中國家抗衡,而生產效率與盈利能力又不及德國與韓國等發達經濟體。
富士康美建廠遇兩大難題
富士康曾在7月末宣布,將斥資100億美元在威斯康星州建造LCD顯示屏基地,最終預計將創造1.3萬個崗位。共和黨州長沃克(Scott Walker)隨即宣稱,將推出在15年內以現金獎勵形式獎勵富士康30億美元的激勵方案。
雖然共和黨的總統和州長對富士康為製造業帶來的利好非常樂觀。但是與民間的想法存在一些偏差。一部分當地人認為,祖輩那種有個高中文憑就可以去工廠上班,薪酬待遇還不錯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如今的許多空缺需要的是受教育程度更高,具有更專業技能的人才。
自2012年以來,美國製造業新增就業數量超過了實際僱傭人數。這標明美國企業在招聘技能合格的工人方面遇到困難。按德勤與美國製造業協會的預測,未來十年製造業的崗位需求為200萬個。而這些工人主要做的事是運行和調試電腦控制的機械與機器人,以及網站維護。勞務市場數據分析公司Burning Glass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製造業企業發放的軟件開發招聘廣告,已經僅次於銷售人員。
特朗普政府靠得住嗎?
有可能阻礙富士康在美國建廠的另一個問題,則是美國人對環保的重視。威斯康星州東南部居民對在當地建廠憂心忡忡。環保人士紛紛指責,沃克為了能讓富士康早點動工而罔顧環保法規。當地農民表示,如果富士康在附近建廠,他們馬上搬走。
相比較中國,同樣的事情一到美國,難度成指數級上升。工人只要高中文化就可以拿份中產薪水,每天只幹8小時,工廠最好都開在不毛之地,不要影響美國人種地,那企業家們又圖啥呢?
由於特朗普在上月弗吉尼亞州暴力事件上沒有站在政治正確的立場上去支持白左與「黑命貴」(Black Lives Matter),而是對事件雙方各打五十大板,導致美國製造業協會以藥廠默克總裁弗雷澤(Kenneth Frazier)為首的九名成員紛紛退會,而特朗普也不服軟,乾脆解散協會。他競選時承諾的美國製造業回流,本來還在費力的向前推進,現在竟然又要受到「政治不正確」的波及。
就特朗普政府不可預測的人事這一點,我們就該對其政策執行力表示懷疑。一屆美國總統也就四年,這大半年快過去了,特朗普放眼望去,全是敵人。
推個醫改,民主黨反對也就罷,還要被自己人暗算。他身邊的人走走散散,萬一連任不上,他則要用三年時間做成四年的事。郭台銘來美開廠,被他拿來大肆宣揚,也不顯得奇怪了,人家特朗普做點事就被各種資深政客抨擊,做自己擅長的招商還不行嗎?
在筆者看來,振興美國製造業這件事,做不做得成都無所謂。比如美國的農業,農民的人均產量高出中國一大截,美國也沒想過,農民太少,要幫助更多人從事農業生產吧?如果製造業本身的發展趨勢就是越來越少的人做越來越多的事,又何必逆流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