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一地兩檢」方案備受社會關注,反對派一度大力抹黑其「割地賣港」,但來自香港各界的反饋卻都顯示力撐此方案。公道自在人心,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一地兩檢」到底是「賣港」還是「惠港」、應反對或支持,廣大港人已經給出了清晰的答案。
「一地兩檢」方案公布後,社會各界都積極組織了民調,結果普遍顯示大多數港人支持「一地兩檢」。其中,有媒體在網絡上組織了數萬名受訪者參與的調查,顯示「一地兩檢」的支持率高達90%以上;即便是港大民研計劃做的調查,支持者也超過一半;有政黨調查的支持率超過60%;而工商、專業和青年界別以及主要社團中,支持率甚至接近100%。除此之外,本港22個工商、專業和青年團體還成立了「一地兩檢關注聯盟」,仗義執言,為港發聲,全力支持「一地兩檢」;旅遊業13個商會及酒店業兩個商會也聯合舉辦支持「一地兩檢」方案介紹會……一邊是蒼白無力的政治抹黑,一邊是如火如荼的民意力挺,人心向背,一看即知。
事實上,「一地兩檢」是便利乘客通關、節省出行時間的最佳安排。採用「一地兩檢」方案的高鐵,將如一列黃金列車,載着港人駛向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這個「廣闊天地」,既是巨大的發展空間,同時更是香港自身全方位的盤活。其對香港的意義,遠不止於「方便快捷」,而是會因「方便快捷」帶給港人無限的可能,這個「可能性」,最終又將對香港產生積極的連鎖反應。
總體說來,「一地兩檢」的高鐵將給香港帶來以下幾方面好處:
第一,僅時間成本就能年省27億港元。香港政府估算,廣深高鐵香港段在未來50年使用期內,平均每年節省的乘客行程時間約為3,900萬小時。有學者按照港人平均薪酬標準,進一步算出3900萬小時可以轉化成27億港元,50年共省下1350億。僅此一項帶來的效益,就遠遠超過高鐵800億的建造成本。
第二,「一地兩檢」的關口外,就是內地23000公里的高鐵網絡,三年後這個數字更將達到3萬公里,覆蓋內地城市達到8成以上。方便快捷而且相對便宜的全新出行模式,不僅能讓北上的港人「說走就走」,還能讓南下的內地旅客「說來就來」,可望帶旺香港多個與旅遊相關的行業,屆時全港約60萬名酒店、飲食、旅遊及零售從業員均可受惠。
第三,「一地兩檢」之下,從西九上車,14分鐘到福田,48分鐘到廣州,真正實現「一小時生活圈」,其背後的意義在於推動便利北上就業,同時增加北上置業的可行性,給深受就業和購房壓力的香港青年另一條出路。
第四,方便快捷的高鐵網絡、一小時粵港澳生活圈、8小時到北京,這些都勢必會有效促進香港與內地的經貿往來和人才交流,惠及各行各業。
第五,高鐵配合航空,打造超級交通樞紐。香港地理位置優越,5個小時內可到達亞洲大部分城市,航程範圍覆蓋全球一半人口,連接全球190個地點。高鐵開通後,通過香港將可以更便捷地深入內地,勢必會吸引更多旅客選擇通過香港中轉,從而進一步發揮香港的「超級聯繫人」作用,鞏固香港的國際地位。除此之外,高鐵還將對環保做出巨大貢獻,其碳排放量僅為飛機和汽車的15%和25%,預估每年因為高鐵而省去的跨境巴士,就可減少約470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路通人通財通」,發展高鐵對香港可以說是有百利而無一害,而這所有的利益,只有在省時高效的「一地兩檢」安排下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實現。特區政府研究過所有可能的方案,只得「一地兩檢」既符合法律要求,又能最大限度發揮高鐵效益,其餘方案均不具備可操作性。如果沒有「一地兩檢」,就失去了高鐵「方便快捷」的核心優勢。尤其是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之下,珠江口岸城市群必將與港澳地區進一步融合,這個時候香港如果因為沒能落實「一地兩檢」而無法享受到高鐵紅利,最終將自我邊緣化於全國大發展之外。因此,「一地兩檢」是唯一而且正確的選擇,就如律政司司長袁國強所說,「對得起香港,對得起歷史」。香港各界應堅定不移支持「一地兩檢」方案,確保高鐵香港段如期通車,造福港人,助港騰飛。
廣東省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