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全運會,活力大灣區。昨晚,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廣州出席第十五屆全運會開幕式並宣布開幕!
習近平總書記和夫人彭麗媛女士親自出席開幕式,這充分體現了對全運會的高度重視,令人非常感動,倍感振奮,倍感鼓舞。
筆者作為香港社會各界人士代表,應邀出席了在廣州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隆重舉行的開幕式,深深地被現場的熱烈氛圍所感染。當習近平總書記和夫人彭麗媛教授走進會場主席台,全場掌聲、歡呼聲此起彼伏,經久不息。當總書記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地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五屆運動會開幕」,全場歡呼雷動,掌聲如潮,響徹雲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在致辭中表示:「本屆全運會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這是我們的榮光,激勵我們逐夢未來、自信自強,奮力譜寫灣區發展實踐的新篇章。」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致辭中表示:「香港回歸祖國以來,首次以承辦城市的身份參與全國運動會,我們感到無比光榮,感謝中央的信任,更衷心感謝習近平主席親臨開幕式,讓我們深深感受到國家對體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對運動員和體育工作者的親切關懷、對粵港澳大灣區人民的深情厚愛,我們都深感鼓舞、倍感振奮!」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岑浩輝在致辭中表示:「本屆全運會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是推動大灣區融合發展,展現『一國兩制』制度優勢的生動實踐,也是促進澳門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契機。」
昨晚的廣州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各種花環和霓虹燈組成的「中國 廣東 香港 澳門 2025」字樣,格外醒目、絢麗奪目。廣東木棉花、香港紫荊花、澳門蓮花,三朵花瓣交疊旋轉,構成了「同心禮花」的會徽圖案,生動詮釋了粵港澳大灣區的同根、同心、同夢的血脈親情;可愛動人的吉祥物「喜洋洋」「樂融融」帶領裁判員、運動員入場,傳遞着深厚的家國情懷。
今屆全運會共有37個代表團、1.4萬餘名競體項目運動員、約1.1萬名群體項目運動員參加角逐,他們將用拚搏和汗水展示體育健兒本色,弘揚中華體育精神,書寫精彩篇章。
全運會大幕拉開,粵港澳熠熠生輝。這是粵港澳三地首次聯合承辦全國水平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綜合性運動會,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一國兩制」在體育領域的生動實踐。
同心著華章,共圓中國夢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他殷殷囑託:「要大膽闖、大膽試,開出一條新路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體育承載着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十五屆全運會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大灣區親自出席開幕式,與觀眾一同觀看精彩的開幕式。
中央港澳辦、國家體育總局和廣東省對香港、澳門特區格外重視。昨天中午,經香港特區政府邀請、組織、安排的香港各界人士代表出席開幕式的觀禮團,多達50輛大巴,從香港駛至深圳、廣州,浩浩蕩蕩,蔚為壯觀。觀禮團有特區政府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教育局局長蔡若蓮等,有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有專業界、科創界、體育界、青年界代表,還有不少來自基層的「三會」代表、關愛隊代表和普通市民代表。
開幕式分為體育儀式、文體展演和火炬場內傳遞及點火三個部分,文體展演分為「同根同源、同心同緣、同夢同圓」三個篇章,向觀眾呈現了一場科技之美、人文之美、融合之美、運動之美的視覺盛宴。
「醒獅表演+VR技術」、「英歌+鑼鼓+全息投影」,「AR技術+龍舟競渡」,現代科技令傳統文化更加時尚,嶺南文化元素與大灣區前沿科技同時綻放迷人魅力;
廣繡的精美紋樣、廣琺瑯的流光溢彩、嵌瓷的立體拼貼等文化符號,經過創新設計,巧妙地排列組合,美輪美奐,令人目不暇接;
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澳門大三巴、廣州「小蠻腰」等城市地標,在光影交錯中反覆呈現,相得益彰,共生共榮,美不勝收。
當《海闊天空》《中國人》這些經典粵語金曲響起,在全運會開幕式舞台唱起,承載了港澳台胞和內地民眾,共同的時代記憶。
聖火點燃,激情匯聚。一幅幅體育畫卷,展現出中國式現代化粵港澳大灣區的壯麗圖景,更奏響新征程上奮進的時代交響,激勵億萬中國人民同心著華章,共圓中國夢!
展現香港魅力,賦能「盛事之都」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香港特區政府對於肩負使命,感到無比振奮,定當不負重託,全力辦好賽事」「香港派出歷來最大的代表團參賽,我們熱切期待與全國各地的體育精英,在這個國家級的競技舞台上同場較量、互相學習,共同弘揚體育精神,共同提升競技實力,為國家體育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香江澎湃,灣區同歡。在第15屆全運會上,香港賽區承辦8個競賽項目,包括:沙灘排球、男子手球、籃球(男子22歲以下組)、七人欖球、高爾夫球、場地單車、三項鐵人和劍擊8個項目。各項目分布於啟德主場館、啟德體藝館、香港單車館、粉嶺高爾夫球場、香港體育館及維多利亞港海濱。
今屆全運會,香港創下了諸多「之最」──
最大代表團:1362名運動員將參加28個競體項目、23個群體項目,為香港全運史上最大規模。
最大義工團:超過16000名義工正式獲委任,組成一支香港歷來最大義工團隊。
最新穎場館:啟德體育園於今年3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成為今屆全運會的承辦地,是一大亮點。
承辦體育盛會,是一次激情匯聚,是一次形象展示,更是一次發展機遇。本屆全運會的「香港之最」,展現了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特色和優勢。
「跟着比賽看香港」,可以領略「東方之珠」的獨特魅力;「透過盛會看香港」,可以看到香港舉辦大型賽事過硬的組織能力;「聚焦合作看香港」,可以找到粵港澳合作的契合點。在國家重大賽事活動中,香港的優勢將被放大,廣為人知,如虎添翼,廣受青睞,賦能香港「盛事之都」。
三地同燃聖火,照亮發展之路
全國運動會是國家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體育盛會,粵港澳三地承辦全運會,早已超越競技本身,體現出更多重要價值──
這是凝聚人心的新平台。中國是泱泱大國,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體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全運會期間,來自全國的運動員在大灣區競技,並帶動群眾體育活動「同頻共振」,展現「全民全運、全運惠民」的風采,當14億中國人把目光投向大灣區,這不僅是注意力大匯聚,更是人心大凝聚。
這是深化合作的新契機。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賽事,不僅涉及到交通等「硬聯通」,還涉及到標準互認、資格互准、服務互通等「軟聯通」,這是體育領域規則規制的銜接,催生諸多制度創新,也將為其他領域的制度創新提供啟示和借鑒。
這是科技創新的新起點。今屆全運會聖火「火種」來自1522米的深海燃冰,是全球體育運動史上首次通過深海天然氣水合物分解燃燒採集聖火火種;開幕式上,機器人手臂一揮敲響樂器,發出極具「穿越感」的聲音,這聲音是兩千多年前的青銅打擊樂器句鑃(gōu diào)經過數字技術真實採樣後的樂音;在賽事場館,安防機器人進行智能巡邏,數字人實時講解賽事,各種高科技手段對運動員的技術進行高精度診斷……這些科技創新成果的應用,全面展示了中國科技實力,也體現出粵港澳大灣區的創科能力。
這是講好「中國故事」的新方式。「一國兩制」下的港澳可以突破藩籬,與廣東一同承辦一屆精彩紛呈的全運會,這正是中國治理能力、文化自信與發展韌性的有力宣示,當全球聚焦一場高效、安全、人文、精彩的全運會,就是向世界講述又一個精彩的「中國故事」。
昨晚,觀看完美輪美奐、精彩紛呈的開幕式,筆者在走出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的場館與特區政府官員交流,大家感慨萬千。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說:「以共同承辦體育盛事為開端,粵港澳三地融為一體,將會優勢互補,釋放更強的發展動能」。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說:「從今屆全運會可以看出,中央和廣東省對香港極為重視,香港應珍視和用好機遇,共同把灣區的『餅』做大」。
大灣區百舸爭流,粵港澳波瀾壯闊,在決勝「十四五」、奮進「十五五」的關鍵時期,十五屆全運會充分彰顯制度優勢、凝聚團結力量、展示灣區風采,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注入強勁動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匯聚磅礴力量。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