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本周屬於內銀股業績公布高峰期,當中包括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等於本周三公布半年業績
港股八月份至上周五呈「W」型走勢,累升525點。展望九月份,投資者宜制訂風險管理策略,以免因貪勝而不知輸。證券界人士表示,恒指今年未曾出現多於4%的回調,投資者不妨以「多於4%」為止賺位,而在美國「縮表」陰霾下,挑選績優股降風險。另外,分析指出,基金在28000點以上減倉的誘因高,散戶可考慮沽出三分一持股。\大公報記者 劉鑛豪
港股上周大漲800點,內銀股功不可沒。市場注視工商銀行(01398)、建設銀行(00939)、農業銀行(01288)、中國銀行(03988)本周三公布半年業績。
匯盈資產管理董事謝明光認為,交通銀行(03328)中期多賺3.5%,四大內銀上半年業績應該不會差,盈利增幅可能有高單位數,但業績公布後會否「見光死」則是未知之數。
對內銀股謀定後動
謝明光續稱,港股呈一路向上的形態,且並未超買,應該能夠上試28000點,最快在本周內便可觸及該水平。然而,投資者切忌貪勝而不知輸,須知道不少基金經理在恒指於22000點水平時,已經買入大量股份,不排除他們會趁指數在二萬八以上,開始減低持貨水平。另方面,九月份屬於基金季結,基金經理沒有誘因在28000點水平,進一步推高大市。因此,投資者可考慮趁大市仍然強勢,開始沽出部分持貨,減倉三分一,甚至二分一。
晉裕環球集團投資研究部投資策略師黃耀宗指出,恒指今年以來回調幅度都不多於4%。因此,投資者不妨以此為基準,在調整幅度未多於4%,上升軌形態未被破壞前,都毋須過分恐慌,直到跌幅超過4%便止賺。黃耀宗又稱,在港股大時代,市場不斷調低上市公司的盈利預測,但今輪升浪卻明顯不同,上市公司的盈利不斷被調高。
就內銀股投資價值,黃耀宗認為,投資者現價勿急於吸納內銀股,寧願等待業績公布後,謀定而後動,畢竟三大內銀股現價已反映績佳預期。因應美國聯儲局最快九月份「縮表」,投資者選股時應挑績選股。
本周屬於內銀股業績公布高峰期。除此以外,恒指公司將於本周五收市後,調整恒指成份股組合及指數比重。騰訊(00700)、滙控(00005),前者比重由11.36%降至10%;後者由10.53%降至10%。跟蹤恒指的基金會因應指數權重變動,而減持騰訊及滙控,對兩隻股份構成沽壓。萬洲國際(00288)染藍,周五收市前或會獲資金追捧。MSCI指數則會在周四收市後調整系列指數內股份,過往不少MSCI新貴股份會有異動。
留意中國PMI指數
指數組合的調整變動對大市影響短暫,內地經濟數據對投資市場的影響則較深遠。中國官方於周四公布八月份製造業PMI指數,市場預期為51.3,略低於七月份的51.4;官方非製造業PMI亦會於同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