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遊行反對派出盡所有力氣,最終只催谷到約兩萬人參與,儘管主事者美其名曰「佔中以來最多」,但卻無法改變反對派大勢已去形勢。然而,值得關注的是,眼前看似一盤散沙的反對派,在美國當局的有力支援下,已經開始逐步調整策略。第一,將原先攻擊高等法院法官的矛頭,轉向對準律政司;第二,將原先主攻「一地兩檢」的策略,轉到全力樹立羅黃周「良心犯」形象的策略;第三,將原本主打民生牌的對抗策略,轉到在司法戰線的對抗策略。可以預見,在未來數月內,尤其是越來越多「佔中」等暴力案件的審結,以及羅黃周三人出獄前後,反對派將會與外國政治勢力「內應外和」,發起更多破壞特區政府管治、破壞「一國兩制」的動作,值得倍加留意。
昨日有評論分析得好,反對派每一次遊行都有兩個「必定」:必定會公布遊行人數、必定會「造大」人數,但前日非常罕見地沒有這樣做,這除了說明反對派的「模糊策略」的狡詐外,亦在說明反對派已經開始了與以往不同的對抗策略。
第一,將原先攻擊高等法院法官的矛頭,轉向對準律政司。
在羅黃周案判決剛出來之時,包括反對派內的政客與支持者,以及美國政客及其所能影響的外國媒體,均一致地將矛頭對準判案的高等法院上訴庭副庭長楊振權法官身上。攻擊楊官「故意不考慮犯法的動機」、「背後是政治因素影響下的政治判決」等。有的反對派支持者更是在網上肆意辱罵三名判決的法官。至於諸如盧比奧、史密斯、佩洛西,以及《紐約時報》等媒體,更是直截了當地攻擊稱「香港法院近日的政治檢控和改判加刑,不但做法可恥,更進一步證明香港珍視的自治受到明顯侵蝕」,雲雲。然而這種極端做法,不僅無法爭取市民的認同,招來社會各界的強力反彈,同時也與反對派所一直主張的「民主法治」立場背道而馳。如果繼續此種對抗策略,必定會導致進退失據的局面。
正因如此,從周末開始到前日結束的遊行,都可以發現,針對法官本身的直接攻擊減少了,代替的攻擊對象變成了提出檢控的律政司司長袁國強。諸如公民黨的吳靄儀、余若薇等,點名攻擊;反對派喉舌媒體更是從攻擊楊官轉成連發數篇文章攻擊袁國強,有的職業寫手更是直接寫上「將矛頭對準律政司」。這種顯而易見的策略改變,背後是反對派對形勢的判決結果,尤其是普遍民眾無法接受對法官的攻擊,更多的在於,反對派找到了一條更容易得到「效果」的攻擊對象。因為攻擊特區政府官員,更容易轉移公眾視線,也更容易騙取同情和支持。
第二,將原先主攻「一地兩檢」的策略,轉到全力樹立羅黃周「良心犯」形象的策略。
香港的政治形勢不斷在變,一個月前,反對派還在全力以赴將焦點集中於高鐵的「一地兩檢」,試圖利用「香港司法制度被一條鐵路破壞」、「內地強力部門可隨時來港抓捕市民」的口號去達到政治恐嚇的效果,攻擊特區政府新班子管治之餘,同時為自己籠絡更多的不知真相的市民。然而,反對派根本無法通過合理的論述去取信公眾,雪上加霜的是,其後民主黨林子健的「被擄」鬧劇,直接摧毀了反對派的公信力與主張的正常性。可以說,特區新班子上任短短一個半月,反對派便陷入自己設下的政治陷阱當中,如果持續打「一地兩檢」牌,則敗局可想而知。而羅黃周被判入獄,讓反對派找到了新的政治對抗「抓手」。
這一「抓手」就是盡一切能量將羅冠聰、黃之鋒、周永康三人描繪成「對抗極權」的「政治犯」、「良心犯」乃至「悲劇英雄」。這種形象越是深入民心,反對派也就越能盡早地從「佔中」後低潮中走出,甚至可能迎來新一波的所謂「民主運動」高潮。實際上,從美國政客、西方媒體的論述,乃至出現的一些所謂「國際聯署」、提名「諾貝爾和平獎」主張等等,都是在預示着這種新的「英雄化」策略的推行。
第三,將原本主打民生牌的對抗策略,轉到在司法戰線的對抗策略。
持續炒作政治議題有如票房毒藥,因此在過去一段時間裏,反對派吸取經驗後曾經一度以為,只要抓住一些香港市民關心的民生議題,就可以重新獲得支持。因此從反對故宮文化博物館、反對「一地兩檢」,都成為主要的對抗工具。但反對派在實踐中再次發現,香港市民普遍對這種泛政治化議題感到厭倦,在政府無重大過失情況下,他們根本無法成功下手。反對派或背後的政治勢力亦一直試圖尋找突破,但過去數月來,幾乎是每仗必敗,再持續下去絕無翻身可能。
而從DQ反對派議員、十三名暴力衝擊立法會大樓被判入獄、羅黃周一案,以及日後還會出現的對「旺暴」、「佔中」等的判刑,反對派認為已經找到了重新結集支持力量的方式。實際上,以上數宗案件,都可以說是三年前「佔中」的延後事件,對反對派而言可以更容易勾起同情與支持。不僅如此,未來不斷會出現的類似案件的宣判,可以視作是給反對派不斷炒作「政治審判」的機會;而將「民生牌」轉到「司法牌」,除了對律政司的攻擊外,更是對法官們的威嚇,這可以迫使日後的審判中「顧忌」到可能出現反對派報復,從而作出「輕判」。
但不論反對派的對抗策略如何改變,不論是針對法官還是律政司,也不論是打「民生牌」還是「司法牌」,當前反對派離整體民意越走越遠卻是不爭的事實。更何況,外國政治勢力如此赤裸裸地插手香港內部事實、干預香港司法獨立,已經造成嚴重的負面效果,對反對派而言已是一個巨大的包袱。要想扭轉整體的政治劣勢,幾乎無任何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