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加奏時全場一起重唱,氣氛感人。
上周三晚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的明儀合唱團六十一周年音樂會,演出能夠順利舉行可謂一波三折。原定七月的演出,因十號風球高懸而告吹。個別原來演出嘉賓也因行程而更改。當晚的場刊,不少內容臨時修改或加頁。正如團長區載佳演出前所言,那是該團六十多年以來的首次。
今年節目內容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難!十八首作品之中有六首是首演,由三十人組成的四部合唱秉承費明儀老師的傳統,全場背譜演出。在四位指揮領導下,挑戰難度,表現出辛勞和決心。
「他們連續排練六小時,那是很了不起的」,國家一級指揮曹丁如是說。這位自二○○一年與明儀合作的首席客座指揮選演歌詞版《彩雲追月》,男女聲的主、和唱就如彩雲和月亮互動,編織出悅耳的音畫。另一首根據著名管弦樂《瑤族舞曲》的頌唱亦達到同樣效果。
五首香港首唱作品全部以普通話演出,駐團指揮呂國璋領奏的三首混聲合唱各有特色,其中王泊人作曲的《又一秋》和《母親》結構充滿層次感。林迅的《我們仨》意境頗高,音樂表達要求更高。壓軸由黃學揚根據六首電視金曲編寫的合唱組曲《光影之歌》世界首演,在客座指揮官美如強勢領導下,最後《獅子山下》三次重複「不朽香江」名句,激盪全場。加奏時全場一起重唱,氣氛感人(附圖)。
合唱以外,音樂會亦安排獨唱、獨奏。女高音陳麗珍和救場的男高音劉穎聰演出三首香港首唱,以及辛小玲、賴應斌的二胡、揚琴合奏《江河水》和《賽馬》為音樂會生色不少。
個人最有感覺的,是重演陳能濟作曲的《總是遇到了美──想念費明儀》,紀念今年辭世的作曲家,歌聲盡顯情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