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白子玉的家鄉容城素有「服裝之都」的美譽/大公報記者顧大鵬攝
【大公報訊】2013年,白子玉報考揚州大學服裝設計學院時,絕沒有想到自己的命運會和「雄安」連在一起。來自河北容城的白子玉是縣城首個服裝專業大學生。2017年,白子玉面臨畢業何去何從,中國政府也正是在這一年宣布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新區的版圖規劃涉及河北省保定市雄縣、容城、安新三縣及周邊部分區域。
白子玉的家鄉容城素有「服裝之都」的美譽。在雄安概念帶來的淘金光環下,白子玉選擇畢業後回到容城,與北京服裝學院容城時尚產業園簽定就業合同。從此,她成為「水尚派」時裝展室的一位講解員。
從生計到品牌創意
「水尚派」其實也是一個新詞。就在「雄安」概念誕生後,北京服裝學院容城時尚產業園用「水尚派」命名園區所有設計師的作品。與容城四平八穩、強調實用性的服裝風格比,陳列於展室的服裝和飾品像個另類。「水尚派」如同水鄉白洋淀的風情素描。作品中無論是素雅的荷花還是靈動的魚鷹圖案,都讓人聯想到未來雄安新區清新明快的城市格調。不過,這樣一件度身訂造的純棉或亞麻材質的作品,價格要高出普通服裝50倍至100倍。
白子玉愛這身內地一流設計師製作的「水尚派」工裝,愛到下班時都不想脫下來,這在以前不可想像。因為記憶中,除了中學時代穿過幾件本地產牛仔褲,她並不喜歡容城出品的服裝。在她眼裏,本地服裝加工產業與農民種玉米小麥一樣,不過是一種生計。
然而,這門生計支撐着900餘家服裝加工廠和10萬工人就業。容城這個只有26萬人口的內地小縣,八成以上家庭直接或間接地從事服裝加工及相關產業,每年加工襯衫超過四億件。在容城,服裝產業是富民工程,也是財政支柱。這個以內銷為主的產業,從上世紀90代後期,基本全部轉向外銷。與此同時,服裝加工製作成本提高了十倍。所以,看似紅火的背後卻是利潤不斷被壓縮的殘酷現實。
從頹勢到利潤驚人
30年前,加工一件服裝利潤至少可以看到15至20元,現在只有可憐的1至2元。容城人這些年也感覺到,服裝業正不可抗拒地滑向黃昏。
首先奮起挽救容城服裝業頹勢的是當地政府。兩年前,北京服裝學院白洋淀服裝文化創意中心在容城縣掛牌成立,旨在依託北京人才優勢,破解本地企業技術研發和設計瓶頸。比如「水尚派」因為引入自主品牌創意和設計,由此帶來的利潤是容城傳統服裝加工的數十倍,這讓許多服裝業主看到了曙光。
白子玉相信,興起的「雄安」概念對容城服裝業是個機會。就像她喜歡的「水尚派」,雖然還稚嫩,但對於容城服裝業來說,畢竟是本土服裝品牌。假以時日,或許「水尚派」和容城服裝業將成為一匹黑馬,在世界嶄露頭角。 (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