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內「通俄門」持續發酵背景下,美俄兩國首腦在G20漢堡峰會上實現了首次會晤。就美俄峰會來說,「特普會」在特朗普入主白宮五個多月終於姍姍而至,可謂是「千呼萬喚始出來」,但對美俄關係而言,未來前景仍是「猶抱琵琶半遮面」,不知走向何方。 與性喜「獵奇」的媒體期待相比,「特普首會」平淡無奇,既未有強強相遇時的「握手殺」,也未有立場觀點碰撞時的針鋒相對和火花四濺。與特朗普見默克爾、馬克龍等相比,倍受矚目的「特普會」未有任何轟動之處,甚至有些乏味。長達兩個多小時小範圍會談,更給複雜的美俄關係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兩國外長對會談「氣氛和諧」、「正面化學作用」、「不希望衝突」的評價,說明雙方「有共識」無結果,「特普首會」並未能就美俄關係未來訂出明確走向。 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這都是一場「遲到的會見」。還在總統競選期間,特朗普對普京及美俄態度就曾引發廣泛爭議。特朗普上任後,一面是對俄繼續隔空「秀恩愛」,另一面是「通俄門」持續延燒。特普何時會面?如何會面?兩國首腦將如何重啟美俄關係?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各界也曾為「特普會」設計過多個版本,預測過多種可能,但均告落空。 實際上,特朗普當前處境尷尬,重啟兩國關係早已是天方夜譚。相對於美俄關係實質性改善,媒體似乎更關注兩位強人如何「握手」,誰的「亮相」更為「吸睛」。在對俄關係上,特朗普身陷「通俄」醜聞,已喪失主導權。對俄示好,會正中反對派下懷,印證各方判斷,為「通俄門」提供新的佐證。對俄強硬,會被指欲蓋彌彰,用故意疏遠俄的伎倆,減輕其「通俄」壓力。特朗普左右為難,改善對俄關係原本是其手中一張得分的「王牌」,如今已變成一塊燙手山芋。 「特普首會」與其說是談判,不如說是相互「摸底」和政策「對表」。雙方關於在敘利亞西南部建立停火區的共識,遠不是兩國最高領導人應該解決的問題。就烏克蘭問題建立新的雙邊渠道,不過是對原有交流渠道的完善,並非要建立新的機制。至於大使人選雙方本無太多爭議,更無需勞兩位總統親自定奪。「特普首會」的成果在於閉門會談,其中既有讓特朗普大為光火的「通俄門」,也有普京最關心的對俄制裁,當然也會有雙方立場南轅北轍的敘利亞問題、烏克蘭危機、網絡安全等等。這是「特普會」的真正玄機,只可惜秘而不宣。 無獨有偶,「特普首會」剛剛落幕,美國內便又爆出特朗普團隊核心人員涉嫌通俄的「新料」。看來,「通俄門」事件遠未終結,美俄關係依然危機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