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周三報6.8053,較上一交易日調升239個基點,錄近四周來最大升幅 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周三報6.8053,較上一交易日調升239個基點,錄近四周來最大升幅;當日,早盤在岸、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亦雙雙升穿6.8。蘇寧金研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分析,美匯指數再度回調,是周三人民幣匯率走強的根本原因,現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下,人民幣匯率的政策目標仍主要考量其對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因此,當美匯指數出現較大幅度回落後,人民幣兌美元走強便成為必然結果。
在岸離岸價齊升穿6.8
美國聯儲局主席耶倫日前在出席公開活動時指出,鑑於美國金融和銀行體系安全度已大幅提高,預計有生之年將不會再現2008年金融海嘯。此外,耶倫還重申了聯儲局的政策目標,但並未涉及加息步伐,耶倫講話期間,美匯指數跌至96.38,為近兩周以來新低。有海外分析人士指出,耶倫講話未涉聯儲局加息步伐,是造成美元回落的一大主因。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觀察到,當前中國外幣外債已開始回升,商業銀行外匯淨頭寸亦有所下降。在內地「再通脹」及「美元弱勢」背景下,市場主題行為或現自發轉變,這有助於資本流動的改善以及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她續稱,目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已引入「逆周期調節因子」,該因素可能將推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強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為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中國外匯市場自律機制匯率工作組已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中引入「逆周期調節因子」,這令中間價更好地反映中國經濟基本面,以及貨幣供求的實際狀況。高盛據此評價,中國內地引入「逆周期調節因子」的初衷是為了抵禦市場壓力,特別是在市場力量較強的情況下,以維護人民幣匯率的整體平穩。
「逆周期調節因子是央行在確定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一個新變量。」黃志龍補充說,在此前「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的匯率形成機制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會出現「易貶難升」的問題,中間價引入「逆周期調節因子」,主要是為了應對美匯指數出現明顯回落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也能升值到位。
中金調高年底預期至6.78
展望未來,梁紅表示,鑑於美元走勢遜於預期,且中國宏觀經濟仍會延續大致穩定格局,預計下半年人民幣匯率將保持穩定,「我們已把2017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預期值,從此前的6.98,調升至6.78」。黃志龍直言,下半年美匯指數的走勢,是判斷同期人民幣匯率走勢的關鍵,鑑於下半年美匯指數震盪下行的概率較大,預計美匯指數升值周期或已終結;相應地,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或延續相對穩定,甚至「穩中走強」的基本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