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法律倫理道德面臨考驗

時間:2017-05-24 03:15:51來源:大公網

  圖:在科幻美劇《疑犯追蹤》中,一台能「看到」一切的機器讓一切犯罪無所遁形。圖為該劇的劇照

  「隨着語音識別、人臉識別、圖片分類、複雜計算等一個個人工智能的技術點完善和成熟,由點到面進入更多民用領域,即消費類領域,最終打通形成平台。」陳寧表示,人工智能的細分行業打通成平台,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涉及到法律法規、倫理道德等層面。

  他分析,企業獨立開發產品,進入應用之後,則需要健全法律法規。目前已經應用了人臉識別技術的部門包括車管所、政府機構、火車站、物業管理等,都可以刷臉進入。「這些生物特徵其實都是個人隱私,生物特徵是無法更換的,不像手機號碼,微信號碼是可以更換的。」他舉例稱:「如果有人通過一段視頻破解了人臉信息,就會非常危險。基於此,美國伊利諾伊州已經規定民營企業不能隨便採集公民的生物特徵,facebook亦不能採集公民的人臉數據。」

  汽車是目前僅次於智能手機的第二大消費類產品,全球資本對無人駕駛非常關注。無人駕駛技術是整合了多項人工智能的新技術,產業化落地亦面臨法律法規、保險、交通規則等制度的修改和調整。

  「以前我們積累起來的道德都是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並沒有解決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之間的關係。」陳寧的目光已看到未來芯片與人的結合,姑且稱之「人機物種」。人類將如何與技術共同生存和進化將是人工智能領域又一個前沿課題。「不遠的將來,人腦中可以植入芯片,人們想知道什麼芯片就可以在人腦裏呈現。這也涉及到道德倫理的問題。」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