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港科研人員參與「中國腦計劃」

時間:2017-05-09 03:15:40來源:大公網

  圖:蒲慕明(右)和葉玉如(中)介紹「中國腦計劃」進展,左為徐立之\大公報記者 楊州攝

  【大公報訊】記者楊州報道:腦科學與類腦科學研究(簡稱「中國腦計劃」)被列入「十三五」規劃綱要中的國家重大科技創新和工程項目。中國腦計劃有兩個研究方向,以探索大腦秘密、攻克大腦疾病為導向的腦科學研究,以及以建立和發展人工智能技術為導向的類腦研究。

  加強與港院校實質合作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上周來港出席港科院第二屆科技創新峰會。他接受傳媒訪問稱,中國的腦研究,面對數據分析法未有統一標準、數據共享等挑戰,這方面香港的科研人員可有作為,雙方可有不少合作空間。而中國腦科學研究的先天優勢是靈長類動物種類和數量非常豐富,並擁有豐富腦疾病樣本,在猴類轉基因動物研究和非人靈長類腦疾病模型研究已較為成熟,及有許多科學家及科研人員。

  蒲慕明認為,「中國腦計劃」將與香港、澳門及台灣建立合作關係,香港科研人員亦會參與,同時不排除在香港進行相關的研究及分析,亦會加強與香港各院校間的實質合作,如科大,建立跨單位、跨地區、跨學科的研究團隊。

  身兼分子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的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葉玉如表示,過去自己團隊有10名博士生研究腦退化症,以白老鼠為實驗對象,而其他動物的成本高,若香港與內地合作,可善用兩地資源及優勢,如靈長類動物,有助本港相關臨床研究。她稱,香港與內地已有科研合作的基礎,本港有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涵蓋多個科技範疇,能夠提升雙方在資源整合和成果轉化方面的能力。

  至於腦退化症的研究成果,葉玉如表示,從研究到臨床,再到藥物,時間跨度長,尤其在藥物研發,不同藥物用於不同人群中產生不同的反應,這需要一些時間進行觀察、研究及分析。港科院創院院長徐立之表示,自己團隊研究遺傳病囊狀纖維症,並於1989年發現第七條染色體的缺陷基因,但第一代藥物五年前才研發成功,故藥物研發需要一段時間。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