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五一」勞動節,工聯會發起遊行,要求切實改善基層勞工的生活和工作待遇,包括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和標準工時立法。
工聯會是全港最大的勞工團體,代表工薪階層的整體利益,在取消強積金對沖和標準工時立法問題上一直代表勞方和資方與政府談判,工聯會會長吳秋北曾經為堅持工聯會立場、反對以工時合約代替立法而退出勞資顧問委員會的談判。工聯會在這場「持久戰」中確實是代表工人利益而不是為一己私利。
事實是,回歸以來,在工聯會領導下,最低工資已經於二○一一年完成立法及實施,最新一次調整是由每小時三十二元五角增加到三十四元五角,增幅為百分之六點二,由昨日「五一」起實施。
至於取消強積金與「長服金」及遣散費對沖的問題,說得上「一波三折」,特首梁振英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未來數年由政府補貼僱主開支藉以取消對沖,但僱主方面仍有異議。但無論如何,取消對沖這一大方向一定不會變。對沖機制確實損害工人利益,當年政府為推行強積金而以此作為權宜之計,今天也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候。
工人是社會底層和基石,工人為社會繁榮辛勤勞動,他們的付出應該得到合理回報,工人生活穩定,社會才會穩定;反之,則社會也難言安穩與發展。香港新一代勞工與他們的父輩已經大不相同,不少工種和體力勞動亦已步向科技化、知識化與專業化,市場對技術工人的渴求並不亞於大學生。對不少年輕人來說,投身基層勞動工作崗位而同時努力進修、謀求上進,前途同樣是光明和有希望的。特區政府應該在職業訓練和在職進修方面作出更大的投入,為年輕職工提供更多的上進機會,其價值和社會效益可能更大於常規學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