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九日是特朗普執政一百天。通常,美國把新總統上台後的一百天,看作新總統的蜜月期,也以頭一百天的表現作為新總統的成績單。本篇先總結一下特朗普的內政問題。
在執政初期,他頻繁地通過總統政令,積極推行新政。當中很多政令都是在競選期間,特別是去年十月「蓋茲堡演說」中作出的承諾。他還如願「廢除」了奧巴馬時期的一些其他行政法令。另外,他任命的絕大部分的內閣名單,大都符合美國保守派的意願,也符合當初的承諾。
內政兩大挫折
但在兩個重要的問題上,他遇到了重大挫折,嚴重影響他的成果。第一是「入境限制令」,前後兩次均遭聯邦法官暫停執行。不出意外,案件將會在最高法院進行裁決。新上任的戈薩奇填補了斯卡拉斯的空缺,在九個大法官中,維持了四個保守派、四個自由派、一個中間派的比例,誰勝誰負難以預料。此事充分說明了在美國這種三權分立、聯邦與地方分權、兩黨互相攻訐的三重制衡機制下,推行法令殊為不易。
第二就是推翻奧巴馬醫保法案失敗。此事令特朗普顏面大失。如果說「入境限制令」是民主黨搞鬼,醫保法一役,完全是特朗普與共和黨自己的問題。共和黨聲稱推翻奧巴馬醫保法案已達八年,但一直沒有成熟的方案。到了真的能推翻時候,竟然連共和黨自己的議員都無法達成統一意見。此役失敗之後,特朗普的支持率一直下降。
在其他幾個重要的根本性問題上,特朗普給出了方向性的措施,但以後是否能實現,還面對非常大的困難,殊不樂觀。
首先是美墨邊境的建牆問題。要墨西哥付錢建牆,是他競選時標誌性的語言。上任後不久,他就簽發命令要求建牆。但是口說建牆容易,實際上建牆需要龐大的資金。墨西哥總統擺明不可能付這筆錢,特朗普施壓也無濟於事,於是只能退而求其次,要國會「預支」,再讓墨西哥通過某種方式「償還」。但國會的撥款遲遲無法通過,而美國國內反對建牆的聲音亦越來越大。得克薩斯州最近的一個民調顯示,超過百分之六十的得州人反對建牆。在邊境附近居住的得州人對建牆更是反感,因為牆不是正好沿美墨邊境建造,而是在邊境線以內幾十公里。這樣不可避免會把一些人和土地「圈在」牆與墨西哥邊境之間的窄長地帶,他們生活在美國,卻被大門關在「美國牆」外。現在政府已經放出風聲,牆還是要建,但不會整條邊境都建,只會在「重要地方」建。但撥款問題還懸而未決。
未來四大挑戰
其次是稅制改革問題。特朗普要全面徵收入境調節稅,而總統權力只能向特定商品徵收不超過半年的稅。要完成特朗普的宏偉計劃,就要改革稅制,減少國內企業的稅率,以徵收入境調節稅彌補這部分的損失。這樣做,理論上說確實可以增加國內企業的競爭力,但實際上又面對很多困難。首先,改革幅度太大,牽涉太多,難以按照現在的設想令國會通過。其次,美國製造業生產已經高度全球化,即便在國內的製造業也高度依賴外國零部件,因此新稅制運行初期,很多公司的生產成本會大幅上升,經媒體計算,受影響最大的地區就是支持特朗普的地區。最後,美國全面徵收入境調節稅,很大機會引發外國引用WTO條款的訴訟,美國敗訴機會不小。美國是否能承受拋開國際條約的後果,難以估計。
第三是財政預算案。特朗普在競選時一再強調強軍,加強國土安全,增加老兵福利。於是他在三月提出堪稱史上改動最大的財政預算案:大幅增加軍費、國土安全費與老兵事務費用。但這必須以大幅減少環境、農業、勞工、社會福利、教育、住房、交通、科學、醫療等民生方面的投入,以及大幅減少外交活動費用為代價,一些部門的減幅高達三成左右,預算案一出就怨聲載道。這份預算案不可能原樣通過,發布後已經在美國製造了不少混亂,呈現一片躁動的氛圍。比如不少有賴聯邦撥款的科研單位的經費申請被停止審批。上周六,華盛頓破天荒有科學家大遊行,反對特朗普政府輕視科學,這在科學大國美國真是難得的奇觀。
第四是遣返移民問題。特朗普在競選時聲稱要遣返一千一百萬非法移民。但聯邦在這個問題上能力有限,主要的非法移民聚居城市都被宣布為「庇護城市」,即城市警察不能把執法中抓到的非法移民移送給聯邦警察。聯邦宣布中止給「庇護城市」的撥款,希望施加壓力讓它們放棄庇護政策。雖然有的城市響應,但更多的「庇護城市」位於民主黨州內,州又給這些城市撥款,與特朗普「對着幹」。此外,從小在美國長大的非法移民,被媒體稱為「夢想者」,二○一二年國會已經通過法案暫緩遣返。因在美國長大,「夢想者」若被遣返,在原國的生活會成為問題,因此社會普遍同情。特朗普也不得不在這個問題上轉變態度,在最近的華爾街日報訪問中宣布不積極尋求遣返「夢想者」了。
特朗普在頭一百天嘗試去做大部分承諾的事,但限於執政能力有限、民主黨反對,以及承諾本身不靠譜等原因,有的已經注定行不通,有的還面臨很大的障礙。
旅美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