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進入「高危四月」,大有山雨欲來之勢。一方面,朝方已做好第六次核試準備,十五日的「太陽節」、二十五日的建軍節都是重要節點,平壤很可能作「政治獻禮」。另一方面,美軍「卡爾文森」號航母突然改道北上,抵近半島,以「先發制人」軍事打擊懾朝。半島局勢風雲變幻,雖未有過一刻安寧,但還從未像今天這樣與戰爭近在咫尺。
中國外長王毅用「危險局面」形容當前形勢。特朗普早已放言,要對朝「單方面採取行動」。美日前空襲敘,又於朝「太陽節」前一天在阿投下「炸彈之母」,都有敲山震虎之意。平壤採取慣常「超強硬對強硬」手法,揚言只待最高領導人一聲令下,隨時核試,並稱核武已瞄準美軍基地甚至美國本土。同時,又高調邀請二百外國記者赴平壤,靜候「重大活動」。半島似處於「彈藥桶」引爆的前夜,關於中國增兵、朝韓居民疏散等謠言滿天飛,民眾惶惶不可終日。
半島戰爭是否已不可逆?是否已迫在眉睫?其實未必。美航母駛入朝鮮半島,主要目的在於威懾,未必是即時開戰。至於華府所稱的對朝「作戰方案」,也並不是新鮮事,方案早已有之,且每年都會修改,但從未付諸實施。平壤「走邊緣」策略雖屢試不爽,但未必會選擇美航母停在家門口的時候冒險。朝鮮歷次核試都是突如其來,在外界已預先判定時間核試,會給人以被「牽着鼻子走」的觀感。目前看,朝方在「重大活動」上賣的關子,或是大閱兵,或是展示先進導彈,並非外界盛傳的核試。
中方為緩和半島危局緊張做出了不懈努力。習特首會深入討論了朝核問題,雙方雖未達成一致意見,但正如特朗普所言,聽了習近平十分鐘介紹,方知解決朝核問題之不易。日前,習特再次通話,中方重申半島無核化目標,主張和平解決朝核問題。中方立場至關重要,不可能被忽略。
王毅明確指出,不管是誰,如果要在半島生戰生亂,那就必須為此承擔歷史責任。這裏的「誰」,顯然是指向朝核問題當事雙方:美國和朝鮮。對平壤,任何形式的核試驗及「擁核」計劃,都與中方一貫主張的「半島無核化目標」背道而馳,是不可能獲得中方支持的。如果朝方依然一意孤行,必將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與制裁;對華府,半島和平與穩定關係到中國安全利益,中方主張通過談判和平解決,「一軌或二軌,雙邊或三方、四方,中方都願給予支持」,唯一不能支持的是「戰爭選項」。美若執意鋌而走險,後果只能由自己承擔。
中國講「危機」,始終是指「危」中有「機」。關鍵是對立雙方要有政治意願,抓住「機會」,消除「危險」。解決朝核問題,撇開戰爭喧囂,有中方「雙暫停」計劃,還有國際社會和談呼籲。「和平機會」稍縱即逝,美朝對峙雙方要聽得進理性聲音,為地區和平、為子孫後代擔起責任,切莫成為千夫所指的歷史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