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張帥北京報道: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昨日表示,應客觀理性看待中美貿易出現的不平衡問題。他指出,中國對美貨物貿易存在較大順差,這只是名義上的順差,實際上其中有相當的部分是其他國家產業向外轉移,而中國承接過來的。此外,中國目前處於全球產業鏈中低端,加工製造收益不高,但加工貿易進出口貨物是全價值統計,所以在國際貨物貿易中,實際獲利並沒有統計順差額那麼大。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張永軍表示,中國對美市場依存度要高一些。特朗普上台後,美國貿易保護程度提高,中國要盡量向貿易多元化轉變,減少對美國的出口依賴。同時要多協商交流,力爭避免引起貿易戰。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何帆建議,中國仍應把重點放在國內,繼續推進重要領域的結構性改革,以改革的方式來應對各項挑戰。
美貨物貿易三年首超中國
世界貿易組織(WTO)近日宣布,2016年,美國貨物貿易總額達3.706萬億美元,超過中國的3.685萬億美元躍居全球首位,為中國在2013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後,首次被美國反超。
WTO的數據顯示,去年美國的進出口額均同比下降3%,中國的出口額同比下降8%,進口額下降5%,進出口降幅均大於美國。
張永軍表示,中國加工貿易去年下降的幅度比較大,這和出口下降有很大關係。此外,美國出口高端產品多,在經濟相對低迷的時期,受到的影響比中國要小。
張永軍同時指出,從國際角度看,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歐盟、日本整體經濟都不景氣。雖然這對美國也有影響,但是和美國在貿易上聯繫更加密切的加拿大、墨西哥等北美地區,去年經濟表現要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