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三大增量資金湧入 市場偏好價值龍頭

時間:2017-04-01 03:16:21來源:大公網

  圖:當前險資對於行業龍頭的增持行為,只是作為純粹的財務投資需求,因此並不會引起監管層的過度干預

  雖然當前市場仍然處於弱勢震盪進程中,但滬綜指自年初下探3044點後,至今上行已有近200點。究其原因,就在於三大增量資金湧入,其中包括社保基金(養老金等)、外資(滬股通、QFII等),以及部分個人大戶的融資資金。上述資金往往偏好於成長穩定的價值型龍頭,由此形成了風格鮮明的「龍頭溢價」走勢。\西南證券高級策略分析師 朱斌

  從目前市場的總體資金格局來看,存量博弈特徵明顯:從成交量上看,自2017年3月份以來,兩市成交金額基本穩定在4800億元(人民幣,下同)左右,峰值也僅在6000億元不到,顯著低於2016年12月市場同期點位時6500億左右的成交規模;從交易結算期末資金餘額來看,其金額呈現出緩慢下行的態勢,與指數走勢形成背離(見配圖一)。可以說,在管理層引導金融市場去槓桿的大背景下,A股的場外槓桿被明顯抑制。

  A股入摩幾率提升

  在市場總體處於存量博弈格局下時,有限增量資金的偏好屬性決定了市場風格和走勢。當前,有限的增量資金可能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社保基金(養老金等)、外資(滬股通、QFII等),以及部分個人大戶的融資資金。而這些資金往往偏好於成長穩定的價值型龍頭,由此形成了風格鮮明的「龍頭股溢價」走勢。

  從養老金的入市節奏來看,從2016年底至今入市的規模可能達到千億級別。根據媒體引述人社部官員表示,2016年底,人社部就正式啟動了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實施工作。首批與社保基金理事會簽約的有七個省份,資金規模達到了3600億元。從外資方面來看,2017年以來,滬股通資金流入明顯,而隨着A股納入MSCI指數預期的提升,QFII資金也在加速布局A股。從場內槓桿來看,個人大戶正在加速提槓桿,兩市融資餘額已經從1月底的8600億元,提升到了近日的9200億元,融資金額淨流入600億元。

  上述三類資金風格偏好,普遍傾向於布局大市值、業績穩定增長的行業龍頭。如社保基金60%以上的個股屬於行業龍頭,行業上更偏好生物醫藥、傳媒、電子、房地產及食品飲料。而QFII的龍頭偏好更加明顯,其80%以上的配置都分布於200億元以上市值個股,而銀行、食品飲料、家用電器成為QFII持股主要行業。對於個人大戶而言,可融資標的多為大市值、業績穩定的行業龍頭。這三股增量資金的加入,引導市場形成了顯著的龍頭溢價。市場在龍頭的帶領下,出現了進一步的上行,並由此開啟了上行通道。

  從市場走勢風格來看,這一輪中級反彈也可以看作是上一輪中級反彈的延續,核心龍頭的市值突破為第二梯隊龍頭打開上升空間。上一輪中級反彈(時間從2016年5月底至11月底),最終使得滬綜指衝上3300點的重要動力來自於保險舉牌,而當時保險舉牌就是各類標誌性龍頭個股,例如萬科A、格力電器等。

  下周解禁壓力增加

  當前的龍頭溢價,延續的也是保險舉牌的選擇偏好,並且範圍更廣,來勢更猛。如格力電器股價已經超過了保險舉牌時期,安防龍頭海康威視市值超過2000億元。這表明保險對於龍頭股挖掘的思路,亦獲得了其他機構投資者的認可。上一輪保險舉牌,由於其對於上市公司管理層過度干預的態勢引起了監管層的注意,因此在其後被管理層叫停。但當前增量資金對於龍頭的偏好,顯然更只是作為純粹的財務投資者而存在,因此並不會引起監管層的過度干預。與此同時,在新股不斷發行的狀況下,「龍頭溢價」對指數形成了有力支撐,穩定了市場情緒,也有利於監管層有序推進IPO堰塞湖的解決。

  市場流動性方面,本周解禁壓力有所下降。3月26日A股解禁市值為433.3億元,約為上周的72.4%,解禁壓力下降。本周解禁類型中,定向增發機構配售股份所佔比重最高,其解禁市值為全部解禁市值的76.3%。下周解禁壓力將增加,解禁市值為561.3億元。

  投資策略方面,繼續布局各個行業的龍頭個股是較佳的選擇,尤其值得聚焦於那些業績增速高於其市盈率的龍頭個股。從行業上看,可以關注電子、銀行、保險、交運等板塊,在主題上,可以關注「一帶一路」相關主題。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