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確立「一國兩制」歷史感/周八駿

時間:2017-03-30 03:15:50來源:大公網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任期為五年,因此行政長官及其管治班子換屆都是特區值得紀念的周年——逢五是小慶,逢十是大慶。二○一七年第五任行政長官及其管治班子上任正逢特區成立二十周年大慶,而且,由於下列因素,較二○○七年第三任行政長官及其管治班子上任時的特區成立十周年的意義更大。

  香港特別行政區之所以「特別」,是因為實施「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一國兩制」作為中國政府解決香港問題的基本方針,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問世以來,人們一直說這是史無前例的創舉,卻甚少有人深入研究和闡述過究竟是在怎樣的涵義上稱之為「史無前例」。

  不忘初心 堅定信心

  在最寬泛的涵義上,人類歷史不乏在一個國家內曾經並存若干不同政權並實施不一樣的制度的先例。例如,在我國現代史上,中國共產黨創立的根據地同國民黨控制的區域,就曾是「一國兩制」。但是,在特定的涵義上,香港特別行政區所實踐的「一國兩制」是獨特的,沒有相似的先例;筆者一直稱之為「沒有成功先例可資借鑒」。

  十年前,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周年時,對於「一國兩制」是「沒有成功先例可資借鑒」這一特徵,不少人缺乏認識。那時,香港與內地經濟一體化正處於順利拓展的態勢;時任行政長官的民意支持度不低,無論行政與立法的關係,還是民間對管治和施政的反應,都沒有令人產生對「一國兩制」的質疑。

  香港不少居民是把「一國兩制」理解為香港停留在「九七」前的狀態,以為只要保持「九七」前的制度不變,並實現所謂「真普選」,就能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然而,從二○○八年下半年開始,美國「百年一遇」金融危機引發全球經濟金融政治格局進入人類近五百年來空前全面深刻重整,全球重心東移,從根本上動搖特區所承繼的「九七」前的資本主義制度以及傳統核心價值。

  第三屆政府對待經濟轉型和發展「不作為」;社會貧富差距擴大,尤其,青年升學難、求職難、晉升難、置業難等問題惡化。第四屆政府上任以來,努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但是,積重難返。加之二○一五年關於普選行政長官的政改受挫。面對經濟轉型乏善可陳,民生問題愈益惡化,社會政治空前兩極化,部分香港居民開始對「一國兩制」產生懷疑。在特區成立二十周年之際,香港社會仍有一些人對「一國兩制」存在着嚴重的誤解和偏見。克服對「一國兩制」的誤解和偏見,需要確立「一國兩制」歷史感。

  (一)需要準確理解「一國兩制」的歷史意義,而不是視之為「香港歷史的片斷」或者「香港歷史的終結」。

  所謂不能視「一國兩制」為「香港歷史的片斷」,是指「一國兩制」不是權宜之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在二○一六年五月十八日香港各界歡迎晚宴上的講話中指出,貫徹「一國兩制」要不忘初心、保持耐心、堅定信心。「一國兩制」既然是沒有成功先例可資借鑒的,自然會有曲折。衡量「一國兩制」成功的尺度,不在於有無曲折,而在於能否不斷總結經驗、克服困難、擺脫曲折而與時俱進。

  所謂不能視「一國兩制」為「香港歷史的終結」,是指「一國兩制」既不可能是保持「九七」前的制度五十年不變,更不可能是五十年後繼續不變地保持下去。

  與時俱進 開新篇章

  從二○一二年中以來,香港若干重要政治人物就開始談論香港特別行政區在二○四七年六月三十日後的制度安排。在關於普選行政長官的政改受挫後,不少香港居民要求二○四七年六月三十日後延續「一國兩制」。相同的主張背後有不同的政治考慮——政治人物是為了延續若干西方國家在香港的影響,普通居民則是害怕香港的前途以及個人和家庭的前途不測。他們的共同錯誤是,違背了「實踐是活生生的」這一常識。

  (二)需要準確認識「一國兩制」與時俱進的「時」,不僅是指香港特別行政區內部狀況和條件,而且是指世界大勢和國家發展。

  香港一些居民這些年產生一種感慨:「一國兩制」已面目全非。除了因為香港內部政治經濟社會形勢不斷變化,還因為全球經濟金融政治格局展開空前全面深刻重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接近實現。

  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一國兩制」方針提出並寫入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時,西方主導的全球經濟金融政治格局正處於鼎盛,而國家改革開放則處於初創。今非昔比。如果仍然以三十多年前的世界和國家的經濟政治坐標做參照來實踐「一國兩制」,不僅必定產生「一國兩制」面目全非的錯覺,而且必定似置身汪洋中的小舟隨波逐流、喪失方向和目標。唯有認清世界處於十字路口,國家站在歷史新起點上,香港特別行政區繼續實踐「一國兩制」才能揭開新篇章。

  林鄭月娥就是在這樣的歷史性轉折關頭成為第五任行政長官當選人。期盼她帶領新一屆政府開創管治新風格,進一步推動「一國兩制」與時俱進。   資深評論員,博士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