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貿發局指印尼商業環境具活力 呼籲港商早作準備

時間:2017-03-08 20:44:16來源:大公網

  大公網3月8日訊(記者李永青)香港貿發局今日發表報告,指印尼政府為了促進經濟及吸引投資,已決意修整國內主要的基礎設施。配合這項政策,印尼計劃發展「海上收費公路」(Sea Toll Road),在概念上近似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希望藉此提升印尼的海上能力。隨着印尼的商業環境變得更有活力,以及基礎設施改善,新一波的商機勢將湧現。報告認為,港商具創新精神及有遠見,包括服務業者,應該作好準備迎接這些新機遇。

  報告指出,整個東南亞出現一片重建基礎設施的熱潮,印尼是個顯著例子。該國定下經濟每年增長7%的目標,要維持這個水平並不容易,但似乎無阻總統維多多改善國內主要基礎設施的決心。

  在印尼政府的2017年國家財政預算中,整體開支將增加5.5%,當中387.3萬億印尼盾(約300億美元)撥作發展基礎設施用途。到目前為止,這是印尼對這類項目的最大一筆撥款,較上一年預算的撥款增加22%。至於上述撥款的具體用途,印尼的「加速優先發展基礎設施委員會」(KPPIP)已在225項國家策略任務中選定30個計劃,作為2016至2019年的優先發展項目。

  印尼政府採取了創新而有效的方法,為這些基建項目籌集資金,新的稅收特赦計劃是其中一種。據稱這項計劃十分成功,當計劃的第一期在2016年9月30日結束時,已為政府帶來97.2萬億印尼盾的額外稅收,折合約75億美元,佔總目標的59%。

  根據稅收特赦計劃,個人及企業納稅人若主動申報在2015年12月31日前未有申報的資產,包括在印尼國內及國外的資產,可獲豁免起訴以及稅務罰款寬減,這是前所未有的優惠待遇。特赦計劃由2016年7月18日推行至2017年3月31日,參與這項計劃的個人或企業須於這段期間內向印尼稅務當局申報有關資產。

  雖然這項稅務特赦計劃十分成功,但是印尼中央銀行預測,最終收回的稅款遠不夠重新發展基礎設施計劃所需的資金。事實上,據「2015至2019年國家中期發展計劃」提出,發展基建所需資金總額為4.8千萬億印尼盾,折合約3,450億美元,估計國家及地方的財政預算只能籌集1.98千萬億印尼盾,折合約1,420億美元,僅佔發展基建所需總資金的40%。預計將要通過公私營機構合作的形式來獲取資金,填補差額。

  報告指出,印尼對來自香港的投資者並不陌生。在2015年,香港是印尼第6大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地,僅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荷蘭及韓國之後;領先美國、中國內地及英國。2011至2015年間,香港對印尼的已實現投資由1.35億美元增至9.372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達62%。

  香港在印尼的投資,大部分是在房地產、工業園區及商業領域。目前,已有多家香港公司在印尼投資,其中包括著名地產發展商香港置地;時裝品牌班尼路(Baleno)、堡獅龍(Bossini)、佐丹奴(Giordano)及生活幾何(Samuel and Kevin);玩具製造商龍昌;以及壽司連鎖集團板長壽司。

  現時,香港中小企業中,擁有管理大型基建項目所需財力及人力資源者,為數不多。但是,香港有不少具創新精神及有遠見的企業家,包括服務業者在內,可以憑着自身實力,把握在印尼各地湧現的新機遇。隨着印尼的商業環境越來越有活力,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逐漸改善,印尼人也較以往更願意花錢消費。對有意拓展外地業務的香港企業來說,這些因素令印尼成為極富吸引力的投資地點。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