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下屆特首的艱巨任務\陳文鴻

時間:2017-02-28 03:15:51來源:大公網

  香港本來在國內外都享有很好的聲譽、極佳的形象。可惜,從政治爭拗開始,暴力示威遊行,排斥內地旅客,甚至出現「佔中」和旺角暴亂,原來的開放、包容、理性的印象,在政治矛盾對立日漸加劇下,經內外傳媒的渲染,越來越呈現負面。

  作為一個依靠自由開放、國際關係而發展起來的城市,香港的政治內容與形象均十分重要。政治內容方面,制度優勢主宰着香港社會經濟的各種活動。制度的優越性使國內外的人都願意到香港居住,到香港經商、交流、旅遊。即使在殖民地時代,港英政府也努力在政治民主以外保障和推動香港各個制度的優越性。在政治形象方面,對內使港人認同制度與城市整體、產生歸屬感,也形成社會壓力,迫使民眾尊重遵守這些制度。對外則是使更多的投資者、商界、旅遊人士了解香港,吸引更多人來港,充實鞏固和發展了香港的自由開放、社會經濟文化的多元化。形象反映內容,同時可擴大內容的優勢。然而若形象受損,即使香港政治和制度損害有限,卻可通過內外媒體的渲染而同樣擴大損害,反而會製造出新的損害,帶來惡性循環。

  近來,香港的制度受傷害,但還算完整,運行有序。曾蔭權的下獄(也包括許仕仁的貪腐),或許反映早些時期行政的問題,司法制度還是能對其嚴懲,行政體系受牽連也小,顯示出香港制度的優越之處。問題是媒體的誇大報道,加以不明香港情況卻喜作聳人聽聞報道者,任意把小事擴大,上綱上線。也有香港政界人物,如「自決」「港獨」主張者把香港污衊為「亂世」,在內外媒體肆意宣傳。香港的整體形象急速逆轉。

  要克服當前困境,扭轉形勢,需各方努力,特別是下屆特首。雖說是今年七月一日才上任,當選之後,各方都會把希望寄託於新特首。政策、言論以及在七月一日執政時的各種安排和配合,都會起巨大的作用。比起現任特首,乃至其他政治人物,影響力最大,因而會是扭轉形勢的關鍵因素。

  制度的建設需時,也要經一段時間運作才產生效果。香港的制度整體是合理的,部分需要改變,卻屬改革而非全盤推倒再造的革命。改革的最優方法是增量改革,以增量來改變存量的情況。因此,新特首在競選期的政策主張,乃至日後當選執政,都應肯定原來制度的整體,在此基礎上提出改革變更。不是先易後難,而是大體不動,挑不適合的關鍵問題進行改革。

  還要考慮怎樣推行,怎樣才會對政府與社會產生好的效果。不能隱瞞和隱藏。把問題說透的作用是以理說服社會民眾,指出方向和發展的重心。由此也藉機會讓新特首帶領香港社會定出脫困求變的大計。

  政策推行需時,但要把內容說透說明白,不是馬虎敷衍,不是頭痛醫頭,小打小鬧。目的是說服,也同時是重新建立特區政府與香港的形象。下任特首應當不理會激進反對派的政治執拗,一方面堅持法治、嚴懲犯法者,另方面在二十三條立法和政制改革循序進行,不作過激反應,按社會民情推展。更重要的是,新政府要埋頭苦幹,把好的政策和措施提出來,按香港發展的合理方向,包括呼應國家「一帶一路」等戰略和國際大局轉變,積極進取。其中不要為政治因素而刻意改變梁振英的政策措施,反而應將之完備。更重要的是,這些合理政策主張,要體現香港制度的優勢:自由開放、國際和多元化。下任特首候選人在競選時的言行舉止和將來任用官員,亦以此為標準。

  一個社會、一個政府,最關鍵的人物是行政長官,特首應該是香港制度優越和良好形象的推動者、體現者。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