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參選人曾俊華,日前向選舉事務處遞交160個提名,正式報名參選,提名主要來自反對派選委。對於得到反對派尤其是反對派政黨「破天荒」的支持,曾俊華表示,這是第一次有「民主派」議員提名建制派參選人,是「團結社會」及「化解對立」好開始雲雲。
首先,這並非第一次有反對派議員提名建制派參選人,例如曾蔭權兩次參選時,都得到個別反對派選委的支持,與曾蔭權爭取個別反對派選委支持不同的是,曾俊華卻是得到主流反對派支持。兩者在性質上不可同日而語,從中暴露其支持基礎主要來自「反中」的反對派,當中包括高喊結束「一黨專政」、以對抗中央為目標的政黨及政治人物。如果一個建制派參選人,其支持者竟然主要來自反對派,他還算是建制派嗎?
雖然反對派提名曾俊華是為了「造王」搞局,破壞特首選舉,但他們也不是無條件的奉上選票,曾俊華要得到他們支持,必定要作出政治交易,甚至結為盟友。如果將來反對派繼續與中央對抗,要曾俊華歸邊,他如何自處?而曾俊華成為了反對派代言人,又如何可得到建制派選委信任,又如何得到中央的信任?
更令人失望的是,有人為了取得反對派的提名,竟然在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及人大8.31決定這兩個重大原則問題上,多次反口覆舌迎合反對派的要求。先是表示政改方案會以人大8.31決定為基礎,但其後在政綱中卻隻字不提人大8.31決定,甚至指將來重啟政改時可以提出超越8.31決定的意見。試問,如是取態怎能令選委以及中央放心?而在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上,有人先在政綱中表明無理由再拖延為第二十三條立法,以討好建制派,但不旋踵又稱沒信心在2020年完成。如此立場搖擺不定,政治誠信令人質疑,也令人懷疑其為了討好反對派,任何底線都可以出讓。
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提出特首必須具備四個條件,即「愛國愛港、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港人擁護」。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接受中央電視台專訪,亦提出「一國兩制」的三條底線:不容許任何人從事任何形式的危害國家主權安全的活動,不容許挑戰中央的權力和香港基本法的權威,不容許利用香港對內地進行滲透顛覆活動,破壞內地的社會政治穩定。這是愛國愛港的特首參選人必須守住的三條底線。這四條件和三底線,正正構築了中央對特首的要求,也是所有特首參選人的「門檻」。
現在,有所謂建制派人士,其支持基礎竟然來自反對派,參選人得到了他們的支持,倘若當選,必定要為這筆選舉帳埋單,請問如何還?如果反對派要求特首未來採取與中央對抗的路線,甚至要求特首不理人大8.31決定重啟政改,永遠擱置二十三條立法等,他又如何自處?而現在有人已經為了得到反對派的支持,在政治立場及底線上一退再退,為得反對派歡心,可以出讓自己的政治底線。這樣的人,又怎可能符合特首的四條件?又怎可能捍衛「一國兩制」的三條底線?
反對派的支持從一開始就是不安好心,巴不得看到建制派內鬥,巴不得扶植一個與中央對抗的特首。爭取反對派支持本身就是與虎謀皮,為了蠅頭小利而「千年道行一朝喪」,自甘與反對派沆瀣一氣,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