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分析認為,二手樓價指數升破年半前的高位,但不代表樓市一定會展開另一波升浪 中通社
鴨脷洲誕生新地王以及二手樓價指數再創歷史新高,樓市即時出現非理性亢奮,有二手樓業主大幅提高叫價一成半,但這樣只會嚇退買家,令成交量進一步萎縮,樓市呈現乾升格局,樓價指數破頂指標作用不大。
勿過度高估新地王效應
鴨脷洲利南道住宅地皮躋身新地王,以一百六十八億元破紀錄高價成交,這與地皮擁有港島南區海景獨特優勢有關,不宜過分高估新地王效應對整體樓市拉動作用,況且過去已有例子證明高價投地不一定可高價出售,畢竟影響未來數年樓市走向的變數甚多,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本港住宅供應步入了高峰期,未來三、四年私樓潛在供應達九萬四千個,平均每年達二萬六千個,有助紓解供求失衡情況,樓市狂態不易重現。
樓價指數破頂乏指標性
同時,去年底樓市再加辣,進一步遏抑本地投資性需求,二手樓市寒氣逼人,至今未見明顯的起色。今年首兩月平均每月成交宗數隨時只有二千五百宗,比去年平均每月成交近二千九百宗的紀錄低位還要差一截。
就算近周二手樓價指數再度破頂,但指標作用也會大打折扣,原因只是由少量高價成交例子,拉高樓價指數,同樣少量低價成交例子,一樣也可推低樓價指數,指標性不大。
業主大幅加價嚇退買家
有二手樓業主因為賣地成績理想而心雄起來,大幅提高叫價一成半,恐怕會弄巧反拙,反將買家嚇退。眾所周知,供應增加、利率向上與經濟不穩,樓市下行風險愈來愈大,置業者入市態度變得更加謹慎,紛紛謀定而後動。
其實,本屆政府用了洪荒之力增加土地供應,賣地數量為上屆政府的二點五倍,惟樓價只升不跌的心理預期不是一時三刻可以改變過來。
無可否認,本港住宅樓價依然漲不停,從零九年初至今累積升幅約一倍半,即平均每年升幅達到百分之二十,持續的消耗性上升,令樓價遠遠超出普羅市民收入增長與負擔能力,令人憂心連續八年升浪已步入尾聲,或遲或早出現調整。
世上沒有只升不跌的資產價格,本港住宅物業也不例外,過去五年港府增加土地供應的效用,將會隨着住宅物業落成量增加而逐步浮現出來。
事實擺在眼前,未來五年私人住宅落成量平均每年約二萬零三百個,較過去五年的平均每年落成量大幅增加七成,供應量如此大量增加,二手樓將會面臨相當壓力,例如用家因為新單位落成而會選擇沽出舊單位,而投資客則會將新落成單位在市場放租,未來二手樓市場租售價格不約而同會承受一定壓力。
二手樓價指數升破年半前的高位,但不代表樓市一定會展開另一波升浪,畢竟有利樓市客觀環境已出現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