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陳家強:港零售流動支付具潛力

時間:2017-02-13 03:15:30來源:大公網

  圖: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認為,香港沒有立即建立儲值或零售支付系統的迫切性/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隨着金融科技的發展,香港亦不甘後人。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認為,本港的零售流動支付系統的應用仍有發展空間。不過,他指出,香港已經擁有一個非現金的支付系統,以及成熟的個人信貸體系,故沒有立即建立儲值或零售支付系統的迫切性。

  陳家強昨日發表題為《邁向無現金社會?》的網誌表示,在金融科技下,初創企業與傳統業界透過合作在機構內推動創新,以及運用先進的科技解決難題,藉而提升效率。他相信金融科技的創新必須是科技創新與金融制度的結合,缺一不可。

  對於社會一直有意見認為香港在金融科技,特別是零售流動支付服務大大落後於內地。陳家強認為,內地早在數年前就已經建立完善的第三方支付系統,其後更在這個生態系統上提供各式各樣服務,今天通過手機幾乎什麼都可以購買。

  不過,陳家強提到,有調查指出香港每人平均擁有四張信用卡,超過80%持卡人每月繳付信用卡帳單。因此,可以說,消費者對個人借貸及非現金支付的需求已獲得滿足,沒有立即建立儲值或零售支付系統的迫切性。

  內地直接跳過信用卡時代

  相比之下,內地市場直接跳過信用卡時代,相對而言,內地個人信貸市場還在起步階段,個人從金融系統取得私人貸款並不容易,渠道非常有限。

  陳家強表示,從內地的經驗,可以觀察到普及的第三方支付系統會帶來生態的轉變,及新的商業模式,讓新經營模式變得有利可圖。

  陳家強提到,穩健的儲值和流動支付系統是數碼化金融服務的基礎,當局以此為起點,又指本港已發放13個支付工具牌照,期待隨着儲值支付體系不斷成熟,金融服務以外,香港的電子商貿亦會更加蓬勃地發展。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