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參選人林鄭月娥今日在會展中心舉行分享大會,已邀請數百位各界人士出席,林鄭將在會上介紹其施政理念和願景,相信市民將可以從中對其誠意、承擔與能力有進一步的了解,從而確認她是否為下任特首的理想人選。
事實是,經過連日來四位參選人的四出活動,市民對四人的「長短」和評分可說都已經「心中有數」,而無可否認,儘管個別參選人在某一方面可能是強項,但以整體表現而言,林鄭月娥的得分應該是最平均和穩定的。就如已經答允出任資深競選顧問的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昨日所言,林鄭「有心、有力、有承擔、有經驗、有領導才能」,是下任特首的「最佳人選」,「我支持林太做行政長官」。
而更重要的是,四位參選人包括林鄭月娥,從連日與各界人士和市民接觸的過程中,到底有沒有真正用心聆聽、認真思考和有所得着,還是只顧着「推銷」自己而令會面流於客套和形式?如果答案是後者,那只能說是遺憾和可惜,不僅於選情無助,就算日後當選了也未必能有所受益。所謂「拜票」活動包括分享和「造勢」大會,最重要的不是人多、不是勢眾,而是參選人要從一片喧鬧中聽到真正的民意、感受到民眾對未來政府施政的期望和心聲。
那麼,四位參選人連日在與各界人士的會晤中,最多或最集中聽到的民意又是什麼呢?答案只有三句話:就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和促進和諧。
不論是在與工商金融界、專業團體還是工會、新界人士的會晤中,各界人士向四位參選人反映得最多的意見,都不離這三個方面。
事實是,近年在反對派挑唆和阻撓下,特區經濟發展停滯不前,民生改善步履緩慢,政治上更出現尖銳的對立和對抗,立法會無日無之的吵鬧「拉布」、前年的七十九日違法「佔中」、去年大年初一夜的旺角暴亂,都已經使到廣大市民從心底裏感到惶恐不安和不能再接受。
因此,眼前的特首選舉,社會已經普遍視之為一次關乎特區未來禍福的重大轉機,而特首參選人身上,也前所未有地背上了最「沉重」、最緊迫的擔子和期望。相對於前三位特首,市民可能有較多期望能帶領搞好經濟的、有側重於減少政治爭拗的、或更多關顧房屋和安老扶貧的,但對下任特首,市民既期望經濟上要能夠制訂長遠規劃和找出新的增長點,民生上能夠有比較明顯的改善,特別是年輕人要有更多發揮才華和向上流動的機會,而政治上,遏制「港獨」等原則「底線」要堅定明確,不容分裂國家,但在其他一些問題包括重啟政改等,則不妨包容共濟、有商有量,找出可行辦法,而不再是各持己見、各執一詞,讓社會和人心在長期的內耗中不斷消磨以至沉淪。
今天舉行的林鄭月娥參選分享大會,希望可以為港人社會帶來正面的信息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