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大數據時代 中小企大有可為

時間:2017-01-10 03:16:41來源:大公網

  圖:有業內人士認為,中小企業對大數據的挖掘相較大公司而言,未來擁有更多潛力。圖為觀眾在位於浙江烏鎮的浙江大數據交易中心參觀/新華社

  經過數年的發展,大數據行業已經從上半場的數據收集走到了下半場的行業專注。業界人士徐濤認為,相比於BAT(百度、阿里、騰訊)公司對大數據挖掘,中小企業未來擁有更多潛力。大數據進程是每個行業的入口,未來信息化過程中,大數據行業將成為基礎支撐,深度改變眾多行業。其中,未來醫療、教育使用大數據則有望造福民生,金融等產業也將因為大數據而出現下一輪專業分工和資源整合。/大公報記者何花深圳報道

  正是看到了大數據行業的發展前景,2014年時任深圳報業集團中層管理人員的徐濤,將自己在深圳南山區的一套房子賣掉,從體制內跳出,回到武漢老家和另外兩個技術合夥人周可和鄭勝一起,開始了大數據領域的創業,創辦了武漢數為科技公司。

  產業規模年均增超50%

  大數據是近年來互聯網創業最熱門的領域之一,眾多IT創業者將產品定位在大數據。有數據顯示,未來五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年均增長率將超50%,到2020年中國的數據總量將佔全球數量比例20%,成為世界第一數據資源大國和全球數據中心。

  周可指出,有人認為大數據非常神秘,和普通人的生活相隔甚遠;也有人認為目前的大數據行業泡沫過多,發展已越過健康軌道。其實大數據就是「客觀世界的信息化」。從文字、圖像到一切的自然規律都可以反映在信息世界之中,整個信息化過程就是大數據的發展過程。

  徐濤坦言,相比於BAT公司對大數據的挖掘,中小企業未來擁有更多潛力。「BAT公司所開發的大數據工具都是通用型的,並未針對某一類行業,使用起來會更加粗糙。而中小企業研發的產品才是真正的『個性定製』」。徐濤和周可就是因為中小企業管理和研發更靈活,能夠跟行業結合更緊密,產品具實用價值,這為中小企業發展大數據大有可為。

  已經走過兩年創業之路的徐濤和周可認為,公司未來應該堅持與行業深度結合,做貼近行業的「個性定製服務」。做通了一個行業之後,再複製其他行業。研發產品時必定要有這個行業的資深從業人員參與,才能做出在市場上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技術。

  徐濤和周可對大數據對其應用行業的改變前景相當樂觀,並列舉多個例子說明。

  實現資源更平均分配

  以教育行業為例,大數據應該是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的契機。如果能做好,就可以實現教學質量轉變的支撐。學生做習題時可以實現針對每個不同學生的情況為其訂製一套題;老師心裏對哪些知識點可以接受的情況有數。對教育資源的公平化亦有幫助。醫療行業方面,醫生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變成數據,可以為更多人服務,也可以完善遠程醫療。金融、諮詢、保險、房地產等領域與大數據結合後亦將實現資源重新整合,促成更多專業性公司出現,也實現資源的更平均分配。

  徐濤形容大數據行業是「沙裏淘金」,而大數據產品就是淘金的「篩子」。他指出,公司至今一直都是「買篩子」的階段,為客戶量身定製一款產品,收取的是研發專利費用和後期服務費用。未來當企業發展到了成熟階段,將不再延續「賣篩子」的模式,而改為進入「賣金沙」階段,直接為客戶提供已成型的分析報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