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特首選舉,佔總人數約四分之三的建制選委,面對的挑戰和責任是如何選出一位愛國愛港、有德有能的新特首。情況將會比以往歷屆複雜,難度也會更大,特別是面對反對派採取政治干擾、投白票及推出反對派候選人等「陰招」。所以,愛國愛港陣營在這次特首選舉中要更為團結一心,拋棄私人恩怨,從大局出發,按照「四個必須」政治標準,按照「謀發展、保穩定、促和諧」這三個重要前提,為香港未來選出最好的新特首。
與過去幾屆選委會選舉不同,反對派在今屆選舉中全力出擊,不但派出大批候選人出選,而且協調所謂「民主300+」的出選名單,取得三百多張選票,約佔全體選委票的四分之一。反對派對於今屆選委會的「高度重視」,是為了奪取盡可能多的選委席位。對即將來臨的這一場特首選舉,反對派已經「磨刀霍霍」,把反對人大「八三一決定」、違法「佔中」、旺角暴亂、立會拒誓、鼓吹「港獨」等議題帶進到選舉中,將特首選舉變成是上述一系列政治化事件的延續,充當「關鍵少數」的角色,企圖影響甚至「掌控」特首選舉的走向。
反對派欲「掌控」選舉走向
過去,反對派曾多次派人參與特首選舉,包括二○○五年的李永達、二○○八年的梁家傑、二○一二年的何俊仁。今屆特首選舉,「泛民」卻一改慣例,一邊聲稱無意派人出選,一邊卻傾盡全力爭奪選委席位。反對派開始打出的是「倒梁」的「ABC牌」。但是,當梁振英宣布不尋求連任之後,他們並沒有絲毫放鬆搶攻選委席位。顯然,反對派今屆選委會選舉全力出擊,並非只是針對梁振英,而是有更大的政治圖謀。
「佔中三丑」之一的戴耀廷,公然呼籲選舉委員會中三百多名反對派選委,以撤銷對四名立法會議員劉小麗、羅冠聰、姚松炎、梁國雄的司法覆核作為提名特首候選人的「魔鬼交換」條件,利用提名票換取特首參選人承諾,以撤銷該司法覆核案。有法律界人士質疑,當反對派與未來特首候選人「講數」時,會涉及選舉舞弊,有可能違反《選舉「舞弊及非法行為」條例》。
反對派自以為手握三百多張選委票就是「造王者」,叫囂要「換制度」,毫不掩飾地暴露他們奪權野心。為了達到此一政治目的,有反對派選委提出,要在明年三月特首選舉前先進行一場「全民公投」,由反對派選委按照「公投」結果「捆綁投票」。另一名選委梁家傑聲稱,未來三個月如何操作,可以有無限的想像空間,不會排除任何可能性,包括倡議「公民推薦」,要求特首參選人取得若干數量的公民簽名支持,作為「民主派」選委提名其入閘的條件雲雲。「公民推薦」不過是「佔中」期間反對派提出的「公民提名」的借屍還魂,但無論是基本法還是人大決定,都絲毫找不出「公民提名」「公民推薦」的影子,二者根本就是漠視基本法明文規定。
反對派還有一個「陰招」就是「流選」。如果建制派參選人拒絕「誘逼」「被造王」,反對派就會全力策動流選,不但讓反對派選委捆綁式投白票,更會在社會上鼓動流選風潮,企圖令特首選舉「爛尾」,選不出特首,並借此攻擊基本法規定的特首選舉制度。社會各界必須清醒看到,無論是「造王」還是「流選」,都會給香港帶來難以承受的嚴重後果。
因此,這場特首選舉對香港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應該說是回歸二十年來最重要和最具挑戰性的一次選舉。這不僅是因為現任特首不尋求連任,未來人選出現重大懸念,而且在目前複雜的形勢之下,香港內部矛盾日益尖銳,選出的特首將決定香港未來五年甚至更久的前途。特首選舉是整個特區最重要、最關係「一國兩制」方針和特區成敗安危的一場選舉。按照基本法,特首的首要條件必須愛國愛港,必須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堅決維護基本法權威,堅決維護香港社會大局穩定和市民福祉,堅決維護法治。
建制派要明大義顧大局
更重要的是,香港發展與否、穩定與否,已經不只是香港內部之事,還涉及到國家整體的發展、安全利益。這種牽一髮而動全身,選一人而動全局的大事,當然不可不細察。港人需要未來的特首必須能全力為港人利益打拚。所以這屆的特首候選人,應當以經濟民生等內政議題為主進行競爭。香港在房屋問題、安老扶貧、科技創新,以及幫助年輕人向上流動等方面的工作,仍然要穩步推進,未來政府遇到的阻力和挑戰不容低估。新一任特首也需要有卓越的領導力、協調力,能夠在複雜的情勢下處理香港事務。下一任特首應在守護現屆梁振英政府取得成果的基礎上,廣泛凝聚共識,化解社會矛盾,推動香港穩步發展。
當選的建制派選委,堪稱重擔在肩、任重而道遠。選委們負責選出的新特首,關係到特區未來的長遠發展和繁榮安定,關係到特區和中央的關係。面對反對派的種種「陰招」,全體建制派選委要集中全力、團結一致,明大義、顧大局,絕對不要從個人好惡出發,要齊心協力選出一位既能得到中央充分信任、堅決維護「一國兩制」和落實基本法,同時又能恪守香港廉潔和法治等社會核心價值的新特首。只有佔選委大多數的建制派能夠團結一心,才不會讓那些「陰招」有機可乘,才不會辜負界別選民和全港市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