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蔡文豪攝
大公網12月9日訊 (記者 黃裕慶)財政部連續第八年在香港發售、總值2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2年期零售國債,今日起接受認購。在人民幣持續面對貶值壓力之下,首日銷情未算理想,當中以證券行的銷情相對遜色。銀行方面,中銀香港(02388)及上海商業銀行都表示,首日的平均認購金額較去年不跌反升,惟整體認購反應仍有待觀察。中銀香港預期,零售債券可獲足額認購。
中銀香港個人金融及財富管理部助理總經理張穎思表示,今批零售國債的票面息率達3.5厘,為自2009年開始在離岸市場發行國債以來最高水平,相信有吸引力。至於投資者比較關心的人民幣貶值問題,她分析說,自獲IMF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後,人民幣變得更為國際化和市場化,故匯率趨於雙向波動屬於正常情況;此外,在美元走強的情況下,歐元、英鎊、日圓等貨幣兌美元亦見下跌,且貶值幅度更甚於人民幣。
今日是零售國債首日接受認購,中銀香港表示,首日的整體每人平均認購金額「較往年增長逾兩成,整體客戶認購人數則較去年低」,原因可能是今年銷售期較去年遲了近兩星期,臨近聖誕節長假期,較多客戶外遊。客戶主要透過現有人民幣資金認購零售國債。該行補充說,預計未來國債認購情況,需綜合其他認購渠道的反應,如網上渠道。
零售國債並無評級,將於12月9日至12月22日下午2時期間接受認購,及於12月30日發行。國債以人民幣發行,面值為1萬元人民幣。國債的所有認購款項、贖回款項和利息,均以人民幣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