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祥益地產總裁 汪敦敬
香港專業地產顧問商會於12月5日應邀請參觀橫琴區,筆者看後感觸良多。
在香港自認算是評論港珠澳大橋發展較多的評論員,對內地基建的龐大,以及力度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準備,但此行仍感震撼,在大布局上和民間的心理質素上,其實我們已經輸了,最起碼要用敗陣的心去發奮圖強,爭取後來居上。
筆者是幾乎每個月都外遊旅行的半退休一族,去過不同的地方見識過,我一直有一個看法,就是要知道一個國家或者城市的興衰,其實看過關時和民間張貼的標題口號,已經可以充分反映出來。
2009年金融海嘯之後,我去首爾見到到處都是「聯繫全世界」等類似的標題,當我在日本幹線上見到「世界最強」,再在新加坡富麗敦酒店(The Fullerton Hotel)見到當時用LG牌子Plasma電視的時候,我就深信韓國即將超越日本了。
昨天當我入境珠海過關的時候,我見到標語寫着「和諧溝通世界,親情不分國界」,可見中國在大國崛起的同時知道共融、和諧、不分你我的重要,單憑口號標語就可以作準嗎?對!
以前還可以保留多一點,到了今天,全球一體化也令到各地本土利益群起抗拒,一個地方的標題其實可反映政府和民間的共識及互相協調程度,起碼香港已經抗拒了很多有關的標語,政治的不談,單是談影響房地產民生的價值觀已經相當令人費解及莫名其妙了。
香港年輕人住的地方愈來愈細,最近有發展商更聲稱會推出61方呎的單位出售,但香港很多人仍不肯同意去開發綠化土地。環保其實是資源管理上的問題,不應該在資源是否開發的問題,今天的環保已成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宗教了,人就變得迷信,大多數人不敢出聲,是因為認為及害怕「大多數都迷信」,這個是一個反智的民情。
年輕人競爭力不足
橫琴的基建有多偉大?我不在此擦鞋了,但不能不提的就是我在橫琴所見,他們對港珠澳大橋的投入程度的確遠勝於香港人,那一份融合其他城市力量的追求是遠勝香港人的,即使不談政治,單在競爭力上我們也在吃虧。
相信香港人輸得最慘重的,應該是輸掉了我們的下一代。在全球一體化之下,普遍香港下一代融合周邊的意識不足,起碼大多數年輕人未打算上內地工作,我們亦沒有將我們的奮鬥精神要求下一代繼承,我們也是驕縱着他們可工作做少點,負責任少一些。融合能力不足、財力也不夠內地人、奮鬥精神虛弱。我們下一代用什麼和別人競爭?
香港雖無優勢,卻仍有優點,應該好好與前海、珠海等珠三角城市融合,選取不同城市在合作下,來創造更多的共同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