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德勤:處理殭屍企未達預期

時間:2016-11-07 03:15:26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記者王嘉傑報道:內地正着手處理國企改革尤其是殭屍企業的問題,於今年七月再就國企結構調整與重組發表的指導意見,有處理殭屍企業經驗的德勤華南區主管合夥人黎嘉恩表示,目前國企改革及處理殭屍企業未達預期,較難實現三年內完成清走殭屍企業的目標。他認為,在處理有問題的國企及「殭屍企業」中,最大挑戰是來自於公司的債權人,如銀行不想讓企業破產及清盤,因會增加銀行的不良貸款比率。

  債權人是最大挑戰

  國資委計劃用兩年時間壓減中央企業10%左右的過剩產能,三年讓345家中大型殭屍企業(即資不抵債,連續三年錄得虧損的公司)清走。黎嘉恩指,要處理好這些殭屍企業有三大難題,包括債權人不願見到公司清盤、內地破產法例未完善,以及有問題的企業管理層不合作。他進一步指出,債權人如銀行為免令壞帳增加,寧願借出新債讓有問題公司還舊債,令問題留給下任負責人。

  其次,黎嘉恩指,與香港破產程序不同,內地破產法需要由債權人及債務人兩者同意才可以上庭處理公司問題,而香港只需要債權人提出就可以上庭處理問題。

  第三,黎嘉恩稱,有問題的公司大多有假帳的問題,導致公司不願意配合清盤負責人,令清盤負責人不能真正了解公司的情況,從而不能重組去改善公司的營運問題。

  他指出,遇到有關情況,需要債權人追逼公司,才有辦法令有問題公司被迫接受清盤。

  至於處理殭屍企業,主要都是透過企業重組及破產兩種方案。黎嘉恩稱,一些有好的業務的公司,可以透過剝離壞的業務進行公司重組,而因企業重組而失業的員工,公司可幫助他們轉型,到其他的業務上工作。至於一些連毛利也沒有的公司,則選擇破產是較好的方法。

  他又稱,一些殭屍企業會由其他大型的國企收購,並負擔其負債。他對有關做法有保留,因大型國企如果能把錢用於其他地方,或會帶來更大的收益,不過國企同時亦有負擔社會責任的角色。

  整體而言,黎嘉恩稱,有問題的企業愈早處理愈有望「救得返」,而處理殭屍企業可能會增加銀行及地方政府的壞帳,但現時中國仍有超過6%的增長,應可承受到處理殭屍企業帶來的經濟影響,在「長痛不如短痛」的道理下,現時是合適的時間去處理有關問題。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