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民營企業要生存,必須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向高端產業、高端市場轉型
在內地民間投資總體「斷崖式下跌」的同時,也有一些民企逆勢而上,希望趁機成功「抄底」。「『創新壟斷』才是新常態下企業賺錢的利器,才是實體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紅豆集團總裁周海江指出,面對當前嚴峻的經濟形勢,民企必須加大創新投入,形成獨一無二的「創新壟斷」,這是突破過剩經濟的必由之路。/大公報記者 賀鵬飛
總部位於蘇州吳江的A股上市公司亨通光電發布的半年報披露,今年上半年公司投資8.7億元(人民幣,下同),大舉收購或參股七個項目。
優化產業結構和業務布局
「當前市場的需求已從低質低價向優質優價轉變,以往大批量工業化的生產,不再適應客戶需求。」亨通光電實際控制人、亨通集團董事局主席崔根良指出,未來市場將不再依靠規模取勝,而是被個性化、定製化需求所取代。同時,行業邊界趨向模糊,製造向服務延伸,產業融合成為發展趨勢,企業不單是做產品,而要做一攬子系統方案和服務。
為此,亨通集團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業鏈延伸,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向高端產業、高端市場轉型。
崔根良說,今年亨通重點加強在寬帶建設、5G移動網絡、智能電網、海洋工程、光電傳感、新材料方面的研發投入,特別是力爭在光纖網絡產業鏈最核心的光纖玻璃棒全合成技術領域取得新突破,鞏固提升在全球光纖網絡的技術領導地位。
同時,亨通還有針對性地展開大規模併購投資,去年僅在國內的併購就耗資20.95億元,包括併購深圳優網科技,推進在大數據、網絡安全及網絡優化等領域的業務布局;併購黑龍江電信國脈、福州萬山電力,完成從通信、電力產品向系統集成業務拓展延伸。今年,亨通又在國內外實施了多起併購,進一步優化了產業結構和業務布局。
保利協鑫旗下多晶硅生產企業─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也將產品和技術創新作為今年的投資重點。中能硅業副總經理馬軍表示,公司在協鑫集團設立的中央研究院框架下,積極開展技術創新,進行高品質硅材料、高端電子材料及綠色能源技術的研究,使中能硅業成為高新技術及成果的孵化器。
加大研發投入推動創新
目前,中能硅業的半導體硅料生產工藝產業化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施工,預計年底即可開始試運行。同時,公司也致力於穩步提升現有改良西門子法多晶硅產品品質,降低生產成本。「我們目前的多晶硅生產成本已降至2009年生產成本的25%,產品品質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部分已達到電子級硅料水平。」
江蘇省工商聯調研發現,很多民企正通過自主研發、產學研合作等方式,不斷增強創新能力。據統計,目前江蘇大中型民營工業企業中已有超過88%的企業建立研發機構,研發投入約佔全省企業研發投入的三分之二,一些高成長的民營科技企業研發投入佔總收入比重超過5%。
研發投入的加大,使一些民企顯著增強了新成果、新技術、新產品的創造能力。但江蘇省工商聯主席許仲梓強調,雖然在科技創新、技術進步方面已取得重大成效,但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還沒有成為民營經濟的根基主幹,民企品牌化、高品質的高端產品還不多。他認為,只有在供給側改革上取得突破,才能使民營經濟走向新天地,實現新常態下的持續健康發展。
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周德文坦言,部分民企仍對投資創新頗多顧慮,對市場前景持謹慎態度,吃不準投資方向,對新上項目與擴大生產在觀望、等待,下不了決心,造成一些民間資本投資項目擱淺。
「經濟轉型升級正在促使民間投資深度調整。」長期研究民營經濟的周德文說,經濟新常態下,加快轉型升級,打造競爭新優勢、培育新增長點成為必然趨勢,但是轉型升級投資對技術的創新能力、企業人才儲備、運營管理水平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民企需致力「創新壟斷」
但在從事3D打印的南京清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王清培看來,面對宏觀經濟下行,無論是傳統產業還是新興產業,都可能迎來市場重新洗牌。企業只有順應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通過研發與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才能避免被市場淘汰。他說:「越是大環境不好,有創新實力的企業就越有機會。」
周海江亦認為,目前中國不少民企都集中在市場充分競爭甚至產能過剩的行業,但這些行業賺錢將越來越難。企業要想賺錢,就必須走創新之路。
「我們知道壟斷企業可以賺錢,國有企業可以依靠行政壟斷和資源壟斷,但對廣大民企來說,『壟斷』只能依靠『創新壟斷』。」周海江指出,創新有很多類型,例如蘋果的技術產品創新、LV的品牌創新,還有阿里巴巴的商業模式創新等,「不管是哪種類型的創新,只要你的創新能夠在一段時間內保持領先,那麼你一定會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