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內地轉向適度信貸控制\中銀國際宏觀分析師 葉丙南

時間:2016-10-18 03:16:29來源:大公網

  在10月初召開的G20(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以及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上,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繼續處於合理區間,近期一些重要經濟指標出現回升跡象,中國信貸/GDP(國內生產總值)與長期趨勢缺口上升,反映了中國應對全球經濟復甦乏力和落實增長目標所做的努力。此外,去年中國資本市場出現一定波動,為維護金融穩定,階段性出現了更多依賴銀行信貸的情況,但市場恢復穩定後已不再有大的增加,隨着全球經濟復甦逐步正常化,中國也會對信貸增長有所控制。

  周小川行長的講話回應了市場投資者和國際機構對中國信貸快速擴張,可能導致債務風險和房地產泡沫的擔憂。為緩解經濟下行壓力和應對去年下半年股票、外匯市場波動可能引發的系統性金融風險,中國央行自2014年11月以來實施六次降息和五次降準,存貸款基準利率均創下歷史最低,今年一季度新增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創下歷史新高。

  貨幣信貸快速擴張刺激資產泡沫化膨脹,今年前八個月居民住房按揭貸款在新增貸款中比重近50%,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同比增速分別達到25.5%和38.7%,充裕流動性推動商品期貨、債券市場大幅上漲,再度引發市場過度投機和資金「脫實向虛」傾向。

  貨幣信貸擴張推動房地產過熱在短期內穩定了經濟增長,今年上半年GDP增長維持在6.7%左右,預計全年增速有望達到6.5%以上,但同時也推高了實體部門債務水準和金融體系槓桿風險,制約了去產能、去槓桿和經濟轉型升級進程。

  面對目前經濟超預期表現和房地產市場過熱傾向,宏觀經濟政策正逐步調整。周小川行長此番講話意味着中國將對信貸增長有所控制,而在國慶日前後,二十個城市宣布實施新一輪房地產調控政策,貨幣當局和金融監管機構開始收緊房地產部門融資條件。

  跡象表明,內地貨幣政策已轉向適度信貸控制,以抑制資產泡沫和債務風險。

  抑制資產泡沫

  同時,國務院也於近期發布了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槓桿率的意見和關於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鼓勵逐步和有序通過兼併收購、資產重組、資本結構調整、「債轉股」和股權融資等方式,降低企業槓桿水準、防範企業債務風險,推動企業股權多元化經營,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優化融資結構。

  伴隨房地產調控、適度信貸控制和市場化債轉股推進,未來貨幣信貸增長可能有所放緩,預計M2(廣義貨幣供應)同比增速將由2015年的12.2%,放緩至2016年的11.8%和2017年的11%。房地產市場趨冷可能在短期內影響抵押品質量和企業現金流狀況,實際信用風險或有所上升,而企業去槓桿進程提速也可能加快「殭屍企業」破產清算或資產重組,銀行體系壞帳核銷過程可能有所上升。不過,決策層在推進企業去槓桿進程中仍會顧及經濟增長和金融體系穩定的目標,因而資產損失的實際確認過程仍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房地產市場冷卻和貨幣信貸放緩將給短期內經濟增長帶來下行壓力,而企業去槓桿進程也將抑制私人部門資本支出,預計中國經濟在2017年上半年可能再次面臨一定下行壓力。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