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米蘭昂布羅休美術館內的老揚.勃魯蓋爾紀念展一隅。\作者供圖
若問米蘭城哪座美術館是我最偏愛的,小而精的昂布羅休美術館(Pinacoteca Ambrosiana)絕對排名居首。這座距離Duomo大教堂數百米遠,以藏有拉斐爾《雅典學派》原大素描畫稿和卡拉瓦喬靜物畫《水果籃》聞名於世的美術館在「時尚之都」米蘭可謂大隱隱於市。然而,其藏品還罕見地擁有全意大利最重要的弗拉芒繪畫收藏,其中皇冠上的寶石便是一批老揚.勃魯蓋爾(Jan Bruegel the Elder)的真跡。
生於布魯塞爾的老揚.勃魯蓋爾,如何在位於米蘭城中心的昂布羅休美術館內存有大量真跡呢?且將靜物花卉、寓言畫、花環畫、風景畫等所有「老揚」最擅長的類別悉數納入館藏,究其原因,必須要歸功於創建昂布羅休圖書館和美術館的費德里科.博羅梅奧(Federico Borromeo)主教。自一五九三年二人在羅馬相識,「老揚」就成為了博羅梅奧主教最偏愛的當代藝術家之一,不僅委託前者作畫,更在餘生中始終充當其藝術贊助者。主教尤愛他的風景畫和靜物畫,甚至在他的建議下,「老揚」開創了用花卉圍繞聖母子肖像的「花環畫」題材。當博羅梅奧搬到米蘭城時,「老揚」極有可能隨行並暫住數月;待後者回到安特衛普,主教的訂單仍「如影隨形」。昂布羅休美術館中共藏有二十九幅老揚.勃魯蓋爾的真跡,悉數由博羅梅奧本人委約完成,並在創辦美術館初始便以私人捐贈之形式成為了館藏繪畫的重要基石,也讓如今意大利境內最豐富的尼德蘭繪畫收藏之一成為現實。
在昂布羅休美術館,老揚.勃魯蓋爾的作品一直都長期陳列在第七號展廳中。時隔一年重返,哪料想偶遇了驚喜。今年是老揚.勃魯蓋爾逝世四百周年,為紀念這位和博羅梅奧主教私交甚篤的弗拉芒繪畫巨匠,昂布羅休美術館特別將「老揚」的展廳進行了調整,打造成一個主題為「勃魯蓋爾,1625-2025」的小型紀念展,着實令最近專注於尼德蘭繪畫研究的我喜出望外。
說是專題展,但其實展出的都是本館藏品沒有外借展品。和以往常設展的區別在於,老揚.勃魯蓋爾的畫作都統一集中到展廳正對的兩面牆上,還將原本安置在房間正中央的休憩沙發移走,替換上了三台大型觸摸屏電腦,將館藏所有「老揚」的畫作高清圖全部收錄其中。由於他的作品多數呎幅較小,且有着「花卉勃魯蓋爾」和「絲絨勃魯蓋爾」綽號的他以畫中纖毫畢現的細節刻畫而著稱,因此觸摸屏內除展品信息外,還包含了作品局部高清放大的輔助功能,讓觀者可以在真跡前駐足賞罷後用高科技聚焦細節,實現原作和數碼的交替互動體驗。比如《有珠寶、錢幣和貝殼的瓶花》中的蜻蜓與蝴蝶;微型畫《老鼠與玫瑰》中的碩鼠和毛毛蟲;以及繁複的《火的寓言》中所有因火鍛造而成的器具,均能通過觸摸屏局部放大。高科技手段對於觀展體驗的優化在此展中顯現無疑。
在邁進展廳正面的展牆之上,左右兩側用英意兩種語言分別印着博羅梅奧主教的一句話「勃魯蓋爾似乎想要手持畫筆,漫步於大自然的每一處造化之中」。昂布羅休美術館中每一幅老揚.勃魯蓋爾的真跡,都是贊助人與藝術家從商務合作發展為終身友誼佳話的無言證明。值得一提的是,館藏的所有「老揚」真跡都貫徹着博羅梅奧主教的自然主義觀點。他本人對風景畫的痴迷源自他的天主教樂觀主義信仰──大自然是接近上帝的一種途徑,因為造物主存在於他所創造的一切世間萬物當中。在草木凋零、冰天雪地的寒冬,生機勃勃的風景畫甚至可以作為大自然的「平替」、作為精神沉思的載體。博羅梅奧主教認為,對造物主所創造的物象描摹越精準,就越能接近上帝。由此可見,「花卉勃魯蓋爾」或許不自知地成為了主教靈魂接近上帝的「使者」。
儘管老揚.勃魯蓋爾在西方美術史上的名望仍舊遜於生父老彼得.勃魯蓋爾(Pieter Bruegel the Elder),他卻憑藉豐富多元的畫種、細緻入微的筆觸和以假亂真的質感實現了不遜於父輩的深遠影響力。如今「花卉勃魯蓋爾」已仙逝整四百年,但他筆下盛放的花卉、靈動的生物和伊甸園般的唯美大自然卻仍舊栩栩如生。